在美國的學校學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我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學習了,以前的學習技巧有點不適應國外的教學了,那么在美國學習有什么學習技巧呢?需要我們有哪些能力?一起來跟著看看吧。
“敢于發問”、“敢于表達自己” 這個話題,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林曉東教授也曾做過一項調查,他請35位美國大學教授來談談他們教過的中國學生常會遇到哪些問題、建議他們提高哪些技能。
關于給中國留學生的建議,35位美國大學教授回答了兩個問題:
1. 在你們的課堂上,中國學生經常遇到哪些困難?
2. 你會建議中國學生提高自己的哪些技能,從而讓他們在學術上獲得成功?
這些教授執教于美國各地不同類型的大學,所教授的課程涉及科學、人文、商科和工程等等,他們的回答可以比較全面地代表美國教授的普遍看法。
歸納這些教授們的答案,有三種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
1)良好的寫作能力。
2)提出問題并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3)表達和溝通能力,特別是跟教授和同學。
良好的寫作能力
西北大學經濟系的Voli教授的回答很給我們啟發,“大多數中國學生學習都很勤奮刻苦,他們也很聽話。教授布置的任何作業他們都會盡全力完成。然而,他們只是把教授告訴他們的或者書上說的寫下來,他們太習慣于復述別人的觀點,卻不能說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是最大的問題——沒有自己的觀點。”
從學生們交上來的論文來看,他們確實需要提高寫學術性論文的能力,好多學生要么無法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要么不知道如何佐證自己的看法。
是不是英語的能力限制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把這個問題提給很多教授,他們都說,英文水平確實會有所影響,但是還有更重要的兩個因素:大量閱讀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不少美國教授指出,工作經驗和社會經歷的不足也導致了中國學生在寫文章的時候很難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其實,必要的社會實踐和經歷不僅是文學創作者不可或缺的條件,對學術寫作同樣也有很大的幫助。
提出問題并判斷思考的能力
多位教授在問卷回答中指出,中國學生在課上需要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而不是被動地坐在那里聽。
他們需要有質疑能力,需要問問自己哪些證據可以證明或者證偽前人或者其他人提出的觀點。
對于中國學生習慣以考試成績高低論優劣的思維模式,這些教授們頗有微詞也頗為擔心。他們認為考試分數決不是唯一尺度,學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評判學習效果重要指標。
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
亞利桑那大學的Levin教說在答卷中抱怨,“不論怎么鼓勵中國學生,他們就是不說話!在課上,最安靜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國學生。他們不說話,教授無法確定他們是否聽懂了所講的內容。”
我們問過許多中國學生為什么他們在課堂上這么安靜。他們的觀點不外乎以下幾種:
1、在沒想清楚就說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淺薄的表現。
2、從小父母和老師告誡: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再講出來。
3、當發現自己的答案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不好意思說出來。
事實上,當時你發現自己想的跟別人不同時,恰恰應該說出來。說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幫助你理清自己的思路、加深自己的理解、并幫助你迸發新的想法。
建議那些不善于參與課堂討論的中國學生先嘗試跟自己的教授多交流,告訴他們自己有什么困惑,或者把在課堂上沒有機會說的話都說出來。這樣的一對一交流會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并轉化成參與課堂討論的動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