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異地中考政策基本上塵埃落定——設過渡期3年,公辦高中招收外地生比例不超過8%!昨日,羊城晚報這一獨家新聞一出街,馬上受到了社會的極大關注。異地中考政策,這是一個關于“切蛋糕”的問題,即在既定的高中學位中,給廣州戶籍學生和非廣州戶籍學生分配學位。面對如此珍貴稀缺的教育資源,雙方肯定會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焦點
8%讓外地生競爭空間小了?
在面向公眾征求意見之前,廣州市對公辦高中招收外地生給出兩個比例:8%和10%,兩者二選一。據介紹,這兩個數字都是有來頭的:8%是根據這幾年廣州中考錄取,15%的擇校生中有約7%是本地戶籍生,約8%是外地生,所以8%這個數具有參考價值。而10%則是廣州市招收外地生教育承載力的極限。
記者在征集到的意見中發現,有絕大多數人支持把招收外地生的比例定在8%。本地家長多數對此表示贊同,因為這個比例并沒有減少本地學生在中考錄取的學位。但有部分外地家長則認為,這個比例比原來的競爭空間小了,“我們希望能在跟原來15%一樣的范圍里去跟本地生競爭,而不是把我們單獨剔除出來。”外地生家長張先生不滿地說。
有家長甚至還建議,由于每個學校的競爭程度不一樣,應該為每個學校設置不同的比例。據分析,在今年的中考錄取中,華附、省實、廣雅等前六所學校的擇校生中,廣州戶籍的學生占了約56.17%,可見非廣州戶籍的擇校生可能只有半數不到。但部分非市、區重點的普通高中,非廣州戶籍的考生在所有擇校生中是接近100%。“所以在擇校比例設定上,不同層次的學校應該設置不同的比例。特別是前六所學校,更應該參考往年的數據制訂出妥善的比例。”某家長建議。
不過,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異地中考公眾征詢委員會發言人王超瑩表示,8%是考慮了實際情況和綜合各方考量做出的決定。不同學校是否設置不同的比例的方法也討論過,但如果這樣設置的話會在實際操作中比較困難,并且把學校分成三六九等,這樣的做法并不合適。
焦點
過渡期外地生門檻低太劃算?
方案還最終決定把過渡期設置為3年,即2017年開始實施異地中考政策。而從2014-2016這三年過渡期,在讀廣州初中的外地生,只要具備廣州三年初中完整學籍這一個條件,便可以報讀公辦高中,連擇校費都省去了。
這讓部分本地家長很“眼紅”。“我們堅決反對過渡期間實施無條件無限制開放異地中考。”昵稱“越秀巧媽”指出,不能接受具有廣州市初中學校學籍非穗戶籍學生,可報考市區屬公辦普通高中,因為本地生只能在廣州升學。除非廣州增加高中學位,在保證廣州市戶籍學生的高中學位不減少的情況下,才能相對有條件地放開。她的意見具有代表性,因為相對此前而言,這些過渡期的外地生不但入讀公辦高中的機會沒減少,還能少交4萬元擇校費。“他們真的賺到啦!”
不過,作為平衡本地生和外地生利益的公眾征詢委,并不能持此立場。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突然間取消在讀外地生入讀公辦高中或者設置條件限制,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此前并不知道有今天這樣的政策出臺。”
但是,過渡期之后,外地生就只能符合異地中考條件才能入讀廣州公辦高中了,這將把看中廣州教育資源的“候鳥生”拒之門外。如果今后還有“候鳥生”想來廣州上學也可以,入學是自愿的選擇,但后果只能自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