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跨區擇校比例要控制在10%以內!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長春表示,將出臺關于做好19個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小升初就近免試入學的通知,包括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和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廣州、深圳包含在內)。這些城市應完善有關政策,跨區擇校學生要低于10%。
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廣州公辦初中招收跨區學生的確控制在10%,但還是有部分“名校”違規招生,超出了這個比例。
小升初有三大擇校類別
“小升初”擇校是北京、廣州、深圳等全國大城市的老大難問題。該階段的擇校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以優擇校,學校想選擇學習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于是各種“擇校考”屢禁不止;二是以權擇校,有一定權力的人利用或借助他人權力達到擇校目的;三是以錢擇校,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用錢買名額。由此產生了辦班、“條子生”、“擇校費”三大利益鏈。
這些年,廣州、深圳對“小升初”擇校熱都控制得很厲害,在小升初的招生規定中都明令禁止,并且多次重申。比如深圳市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管理辦法就表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要嚴格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制度,不得擅自跨地段和跨區招生,不得擅自接收學生跨地段和跨區擇校就讀。”去年,廣州市下發了《關于重申義務教育辦學行為若干意見的通知》的“紅頭文件”,重申了“義務教育八不準”,跟小升初相關的就是“不準在小學考試前舉行初中學校招生”。廣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小升初擇校比例就是控制在10%以內!
名校偷偷掐尖擇校超標
“廣州跨區擇校的比例總體能控制在10%,但有些名校是超標的。”昨晚,某公辦初中校長告訴記者。據介紹,這幾年在民辦初中的競爭壓力下,為了爭奪優質生源,有不少公辦學校暗地里進行“掐尖”,以“擇校考”、“摸底考”等形式攬去了不少尖子生。
去年,某區在教育局的“紅頭文件”下小升初擇校急剎車,突然叫停擇校考試。但是有些學校還是繼續招收擇校生,比如要求需擇校的學生向學校提供六年級上下學期成長手冊復印件、畢業考成績證明,或者以見面會的形式招攬優質擇校生。而有些學生在電腦派位后也通過各種關系跨區擇校。按照省市一級學校的標準,公辦初中的擇校費至少需要三四萬元,按照“收支兩條線”處理。
而深圳雖然也明文規定禁止違規招收,堅決禁止要求家長到學校或到學校指定單位繳納各種名目的擇校費行為。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個公辦學校的擇校也很熱。比如,深圳高級中學的招生形式有擇校生、地段生、特長生三種形式;深圳中學也招收在杯賽獲獎的擇校生等。
業內人士指出,小升初“擇校熱”是因為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部如果要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小升初就近免試入學,就必須促進公辦初中辦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均衡各區的教育資源,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擇校比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