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企業普工崗位招工難度很大,一方面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減——當前,結構性就業矛盾仍然存在。崗位供求冷熱不均的背后有哪些深層次原因?結構性就業矛盾如何破解?
省人大代表孫明霞:
轉變就業觀念 理性務實求職
大學畢業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容易找到世俗意義上的“好工作”,很多人總想著留大城市、進大企業。觀念一變天地寬,大學生們應轉變就業觀念,求職時不僅要考慮“我想干什么”,還要考慮“我能干什么”“社會需要我干什么”,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奮斗出幸福生活。如今,以焊工為代表的技術“藍領”薪水已經趕超部分辦公室“白領”。這說明,只要有與市場需求貼近的一技之長,就有可能獲得可觀的收入。
@Enoch_829:大學生應盡快摒棄“盡善盡美”“一步到位”的思想,找準自身定位,找好就業方向。
@我愛合肥000:高校畢業生不能“既想薪水福利好,又想工作輕松”,要加強實踐學習,提高自己的素養,任何職業只要肯努力,都有上升的空間。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全面落實積極就業創業政策,強化創業培訓與創業政策、創業服務的銜接,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省政協委員黃珍:
深化產教融合 加強校企合作
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不但要扭轉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觀念,還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職業教育由“教育教學型”向“產教融合型”轉變。建議健全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成本補償政策,落實企業新型學徒制補貼政策,著力構建“政府牽線、校企對接、部門協調”的新興校企合作模式。推進職業院校專業規劃與政府產業規劃融合、新增專業與地方新興產業融合、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融合、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技術崗位技能要求融合,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
@合肥采擷文化傳媒:大學生在走出校園之前,學校有責任對他們進行系統的職業規劃培訓,不要盲目地追求熱門行業、崗位,也不要隨意地排斥那些冷門,或者說暫時不被看好的職業。
@泰迪小小熊:相關部門應加大就業知識宣傳,開展職業培訓,促進人崗匹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