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銘記民族歷史,不忘昔日之恥,珍惜今日和平,7月18日,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青春手拉手,童心共飛揚”服務團的十余名成員為前來參觀鴉片戰爭遺址公園的孩子進行解說。在參觀過程中,成員們帶領著孩子回望民族歷史,緬懷民族先烈,讓他們深刻認識到如今的和平來之不易。
不忘國恥,緬懷先烈
7月,正是天氣最為難測的時候,濃重的陰云遮擋了太陽,卻擋不住空氣中陣陣襲來的熱浪,道路兩旁的樹影密密實實,濕熱的天氣讓聒噪的蟬藏身其中不知厭煩地重復鳴叫。服務團在學知解說社成員陳士鴻的帶領下,來到了鴉片戰爭遺址公園,為館內的孩子進行歷史解說。
館內孩子多數年齡較小,對于鴉片戰爭這段歷史所知甚少,所以服務團決定以放映廳為起點開始今日游覽。將孩子們安置在放映廳內,以影片播放的形式讓孩子直觀地感受這段歷史,直面戰爭的殘酷。孩子們的視線聚焦于方寸屏幕之上,熾烈的視線仿佛穿透了這薄薄的屏幕穿越到當年,目光緊緊跟湊著故事推動。隨著影片的放映,場景轉換到“三總兵”定海抗英的英勇事跡,孩子們看著葛云飛,鄭國鴻,王錫朋率5800名將士血戰六天六夜后全部殉國的壯烈之舉最終沒能忍住,濕潤了眼眶。那一刻,是民族魂的顫動。
結束了影片放映,服務團成員開始帶領著孩子們參觀紀念館,配以生動形象的解說讓孩子們了解鴉片戰爭。“首先,來讓我們看看面前的這幅地圖,有小朋友注意到這幅地圖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嗎?它并不是我們現在的地圖哦,這是當時的鴉片戰爭形式圖,當時的英國成為了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國,反觀當時的中國,“閉關鎖國”后的滿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學知解說社成員陳士鴻平穩的聲線訴說著定海之戰的起因。
服務團成員引領孩子們來到葛云飛的塑像前,指著旁邊一副葛云飛出兵收復定海的圖像詢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這幅圖上講的是什么嗎?”“我知道!我知道!他們在打仗!”孩子稚嫩的嗓音熱情地回答。實踐團成員面對熱情的孩子們毫不藏私地詳細講解了葛云飛是如何嚴詞拒絕與英國代表團談判,帶兵收復定海的英勇事跡。當然,在殘酷的戰爭下,英雄的誕生往往伴隨著鮮血與犧牲,葛云飛、鄭國鴻和王錫朋將軍及其士兵最終為國全部犧牲。戰爭的殘酷給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銘記歷史 珍惜和平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游覽完畢紀念館,相信此行他們一定收獲良多,學生平日里對于鴉片戰爭的知識統統來源于歷史書本上那短短的幾行字,簡單的詞句描述單薄而無力,誰能感受到這幾行字的背后承載的是無數鮮血和生命的厚重,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已經很難再感受到那種民族危機時的磅礴愛國情,很難明白戰爭的殘酷,很難理解和平的珍貴。所以,服務團帶領孩子游覽紀念館,以解說的形式直觀地向孩子們展示戰爭的殘酷,英雄雖然偉大,但總是伴隨著壯烈的犧牲,如非國難,誰不想和樂安康地幸福生活呢?所以和平才是人們最為寶貴的財富。
雖然如今時代已然變遷,戰爭已經結束,但它所帶給人們的意義需要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如果只是簡單的口口相傳,總會有忘記的一天。古代有名人立祠、修廟,而今天的我們仍然會為我們心中的英雄樹碑立館,用以銘記這段歷史,警醒后人珍惜和平。
這次的講解活動規模雖小,但它背后的意義可不僅僅限于回望歷史,它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它是為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于和平的向往與堅守,銘記國恥,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而不是要延續仇恨。孩子們身為祖國未來的希望和支柱,他們肩負著國家的未來,讓他們了解這段歷史,牢記歷史創傷,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正視歷史,尊重歷史,銘記戰爭的殘酷,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
撰稿人:彭玲玲
團隊:青春手拉手,童心共飛揚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