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區各級人社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穩就業”決策部署,積極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打好擴渠道、促創業、穩就業各項“組合拳”,有效稀釋國內外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就業壓力,確保了全區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5.74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76.6%,同比增長0.17%;城鎮登記失業率3.9%,低于國家4.5%控制目標0.6個百分點。
一是完善政策,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先后出臺《吸引支持大學生在寧創新創業就業辦法的通知》《關于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關于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通過持續實施降低失業保險繳費費率、發放企業穩崗補貼、強化公共就業服務等一攬子促進就業新政,拓寬了就業創業渠道。會同自治區財政廳、農業農村廳、扶貧辦、銀保監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區農村勞動力暨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10條措施,在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支持返鄉創業、發放交通補貼、職業技能培訓助力、購買“鐵桿莊稼保”等方面對以往的適用條件進行了調整,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
二是多措發力,推動重點群體穩定就業。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統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青年見習(實習)”等基層服務項目,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生產一線就業。進一步提高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持續加強同閩寧、寧浙等省際勞務協作,開發購買3688個建檔立卡公益性崗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上半年,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3.11萬人,實現工資收入59.23億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17萬人,工資收入1.48億元。大力實施就業援助,為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并繳納職工醫療保險,幫助其渡過難關;開展零就業家庭精準幫扶,開發購買3616個城鎮公益性崗位,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上半年,長期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54萬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180人。及時印發《關于做好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外圍重點區域退出及關停企業職工安置工作的通知》,穩妥做好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外圍重點區域10家退出關停企業845名職工安置工作。
三是精準扶持,鼓勵大眾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推行“創業培訓+擔保貸款+創新服務”三位一體幫扶機制,加強創業孵化園區(基地)建設,組織開展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和家庭服務業評選獎勵活動,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專家“走進直播間”等系列創業服務活動,努力為創業者提供高質量創業增值服務。上半年,給予2家國家級、8家自治區級創業孵化園區(基地)1200萬元資金獎補,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46億元,累計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72個,新增創業實體8391家,創業帶動就業3.57萬人。
四是強化培訓,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深入實施技能培訓提升工程,全面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培訓,推行培訓補貼直補企業和個人政策,重點培養技能適用型和技術熟練型城鄉勞動力,幫助勞動者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大力實施精準職業技能培訓,推動形成清真烹飪、中衛瓦工、平羅焊工、彭陽裝飾工、靈武羊絨紡織工等一批勞務品牌。上半年,全區共組織城鄉勞動力培訓67074人(含精準脫貧職業技能培訓21331人),其中,就業技能培訓29329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0244人,創業培訓6170人。
五是調控風險,發揮失業保險促就業作用。大力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護航行動”和“展翅行動”,通過下調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率和運用失業保險為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發放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和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措施,幫助企業困難職工穩定崗位。同時,不斷健全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并繳納職工醫療保險,有效發揮好失業保險基金“穩定器”和“安全閥”作用。上半年,共為1228家企業18.67萬職工發放穩崗補貼6022.68萬元,為1229名職工發放提升職業技能補貼154.3萬元。
六是精準高效,為勞動者提供全方位服務。加強“互聯網+”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線上”充分利用寧夏就業創業網、微信公眾平臺、寧夏人才網等網絡平臺,及時為勞動者解讀政策,發布招聘信息,提供咨詢服務。“線下”定期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專項招聘活動,搭建用工對接平臺,多渠道擴大崗位需求。同時,進一步優化流程、精簡證明、加強監管,提高各項就業政策申領便利化水平。上半年,全區共組織各類招聘會244場,累計提供就業崗位21.3萬個,3.62萬人達成就業意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