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一直以來是大家比較喜歡談論的留學話題。今天將帶大家了解一下美國留學的真實生活體驗,話不多說,開始吧~
(一)吃穿
吃穿是我對美國號稱“物質資源極致豐富”最直觀的的感受。
Walmart,Costco, BJS,Target 等等一些大型連鎖的超市,全面的商品,低廉的物價,確實配得上這一稱號。
但是!東西豐富味道卻相比國內超市大多不敢恭維,比如我最愛的樂事薯片,種類比國內少太多!!!沒有意大利紅燴和墨西哥雞汁番茄的薯片沒有靈魂!!!
服飾方面,一些奢侈品牌會有 sample sale,通常信息比較小道,想淘一些奢侈品的朋友可以去多做做功課。紐約因為大牌眾多,賣不出去的東西也不在少數,一些過季的商品會以很低的價格甩賣。
我人生第一套正裝原價 2000 多美元,結果最后一折到手,回想起來也是覺得很魔幻。
食物方面不忍吐槽,美國食物大多簡單粗暴,漢堡可樂披薩等垃圾食物成了主力軍,美式中餐(例如 panda express )也通常口味偏甜。
他們酷愛油炸,我之前去露天音樂會看到當地家庭 5、6 歲的小孩在那抓著披薩薯條往嘴里塞,果然肥胖從娃娃抓起。
紐約算是對國人吃喝最友好的城市之一了,中餐日餐韓餐一應俱全,法拉盛擼串奶茶兩不誤。不過火鍋和麻小的地道程度只能 yy 下了。
即使如此,我暑假回國 20 天體重還是飆升 10 斤。祖國美食,博大精深,比起餐廳周的米其林我更喜歡路邊攤的臭豆腐、煎餅果子……..
(二)旅行
大多數留學生出國學習期間都會趁著這個機會好好在國外玩耍。
美國境內主流的旅游地方大致由 4 塊組成,一般也是留學生大多會去的地方:
佛羅里達、奧蘭多、邁阿密、keywest 的迪士尼環球影城和海上公路;
華盛頓、紐約、波士頓的美東大城市;
加州洛杉磯、舊金山的一號公路、星光大道、金門大橋;
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和極光......
每逢假期票圈基本被這幾個地方刷屏,當然,如果算上境外的話墨西哥的坎昆也是高票當選。
南部德克薩斯州可以開坦克,新墨西哥州的白色沙灘,新奧爾良的爵士風情等,是短途出游的上佳選擇。
(三)日常生活娛樂
比起國內晚上喝酒擼串的宵夜文化,美國大多數地方晚上幾乎沒人出門,基本上可以和夜生活說再見。當然,國際化大都市 宇宙中心紐約是例外。
但是在戶外運動上,美國和國內相比要豐富不少,比如滑雪。哪怕在加州或德州這些常年相對高溫的地方也能找到高山滑雪場,也是一項相對全民普及的運動。在祖國感覺滑雪更多還是在北方的一些省份比較普及。
Hiking 也是周末出游的普選之一,每年秋天紐約上州的大熊山是極佳的欣賞楓葉的場所,周末約上兩三好友,越過山丘看到壯麗的美景,也是美好的體驗。
不禁槍恐怕也是美國極大的特色之一了,當然也為我們提供了接近槍支的機會,這在祖國還是絕對禁止的。我在美國的野外靶場體驗了手槍和沖鋒槍的威力,還冒險額外去試了下巴雷特,一槍下去可以把靶子轟爛,開槍時產生的氣浪和聲音也是直呼過癮。
還有賭博。小賭怡情,大賭傷人。西部的拉斯維加斯,東部的大西洋城以及各個州林林散散的小賭場,總能讓你去過把癮。
(四)文化感觸
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一天到紐約,剛下飛機時打了個的士去住宿的時候。當時手機沒有信號,加上也是第一次去,下車后提著兩個 28 寸的箱子不知所措。
在找路的時候經常有人過來主動詢問我是否需要幫助。后來才發現紐約還是人群最冷漠的地方。
我曾經去德州短途旅行過一段時間,也確實感覺得到,相對來說美國人民平均更加友善單純。
祖國經常被吐槽戾氣太重,素質太低,私以為可能還是我們發展速度太快,人均享有的資源沒跟上。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們還需要給祖國一定的成長時間。
Don’t judge 的文化貫穿在美國人和人的每一個相處時刻之中,美國相互之間更加尊重對方的隱私以及性格特征。
美國人比想象的要保守閉塞,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沒離開過自己所在的州。我有位好友來紐約念書,恰好又是同一所學校,有次和她約飯她也帶上了她男票。
男生初中便跟隨父母移民到了佛羅里達,也在那接受了高中到研究生的教育,很神奇的是他告訴我自己是因為女票來紐約要幫她搬家所以才第一次來了紐約。
很多時候美國并不像中國那樣把資源都集中在幾個一線城市,例如紐約雖然是經濟中心,然而首都卻設置在了華盛頓,第一大銀行美國銀行的總部不在紐約這樣的世界金融中心而是在北卡的夏洛特。波音,亞馬遜,微軟的總部也是在人口大約 60 萬的西雅圖。
歷史的傳統更加強調資源的均衡配置,很多人之所以沒有像國人迷戀北上廣那樣迷戀紐約,很多時候可能也是資源相對均衡,不需要去背井離鄉也能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
我學 TOEFL 的口語老師之前在肯塔基州學營養學,去當地一家醫院實習。那會兒應該是 2010 年左右,她和我們說有天同事指著電視里秋菊打官司的電影興奮的告訴她,JOJO,that’s your country!
不得不說很多美國人對祖國的印象還停留在 60、70 年代,尤其是中部的美國人,可能也是因為美國相對來說世界第一大國,普通民眾也并不需要關心其他地方是什么樣子的,就像我們對一些不發達的國家也沒啥了解一樣。
(五)專業和學習
如果把常春藤和國內的北清復交作為同一檔次的學校對比,美國人去頂尖學校就讀的人口比例,是要高于我們國家的。
畢竟人口數量上差了接近 3 倍,然而人均頂尖學校的擁有比例要高出不少(算上不參與排名的文理學院)。
同等的初等教育來說,我們高考考察的知識難度也是要高于美國的高考的。至于為啥要考那么難,可能很多時候也是迫不得已,競爭太激烈,提高門檻來進行選拔。
美國的教育資源豐厚還有點很大的體現,便是對轉專業的寬容。
我申請研究生的時候,本科是就讀的金融專業,換專業到了研究生就讀和數據挖掘相關。周圍也有不少人之前是商科背景轉向學這塊方向,甚至過去還有文科生去就讀計算機專業最后畢業當碼農的神奇經歷。
關于美國高等教育和中國高等教育好壞比較的文章討論想必大家也都看過不少,的確,比起國內的諸多高校,美國各大學有著相比起來非常優質的教育資源。
但不要忽略的一個事實是,我們在國外享受著優質的教育資源的同時,面對的是超過國內高校 100 倍的學費。我在國內讀本科的時候本科學費是一年 5200 人民幣,讀研期間一學分 2000 美元上下,一門課 3 學分,整個讀研期間學費是超過了 75000 美元。
中國很大,大到哪怕只有 1% 的人是絕對富裕,這個人數都超過了 1400 萬人。這會讓我們有種周圍遍地都是有錢人的錯覺,畢竟 1400 萬人已經是一些小國的全國人口。
但這個社會并不是人人清北復交常春藤,年薪百萬,更多的人還是會選擇拼多多。我在留學期間能感覺還是有一部分同學的家庭條件并不是那么富足,在日常生活上也是能省救省,降低生活質量,把留學生活變成了一場完完全全的艱苦樸素生活。
我個人之所以選擇研究生才出國沒有本科出去的一個很大原因是,相對研究生的學費,本科四年的總花費要高出不少,但是未必有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率。
“美國念書只有兩個專業:一個是計算機一個是其他專業”并非說的沒有道理,但并不是所有的留學生都是就讀計算機專業相關,H1B 的工作簽證抽簽上碩士生(尤其是 STEM 專業)比起本科生是有著更高的中簽概率。
川普上任后對工作簽證的打壓,也對美國留學生畢業后是否能留美工作有著很大的影響。加上祖國 08 年奧運會后這 10 年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也加入了回國求職的大軍。
不可否認的是在國內對學歷還是有著比較高的崇拜,更多時候碩士學歷似乎也是一個必需品。倒逼著一部分美國本科的留學生也慢慢像國內本科生考研一樣有著讀研的壓力,美本+美碩雙重下來并不是一筆小費用。
如果說自身家庭條件并不算優越,就讀的專業不是那么的好就業,對自身的家庭,對父母,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理性的去面對留學,不要盲目,我覺得這個觀點更適用于留學生,畢竟大多數人不是北美吐槽君那樣的家庭標準。
當然,我依然感激自己的這段留學之旅。
比起英國澳洲留學當地名校對國內本科 211,985、非211在 GPA 上的極大區別對待,以及本科學校歧視,美國相對考察全面的錄取標準給了我這個非211院校出身的人也有了進入世界名校接受教育的機會,讓我在畢業后相對自己的本科出身找到了層次高出許多的工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