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小學生玩過平板電腦 孩子對新媒體了解勝過成人
備受熱捧的“喜羊羊”近日被批含暴力因素,如何讓孩子學會在多元化信息中辨別好壞,免受不良信息侵害?整治網絡謠言,如何才能標本兼治?在自媒體時代,怎樣提升公民的理性表達能力?30日,全國首套同時面向家長、老師和學生的“三合一”的媒介素養教材在廣州發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討會暨《媒介素養》叢書發布會”同日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傳媒和教育界專家熱議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諸多話題。專家們呼吁,有關部門應從國家戰略高度盡快制定國民媒介素養教育規劃,并且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中小學課程教育中實施媒介素養教育。
在研討會上,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青少年成長教育研究中心“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研究”課題組組長、廣州市少年宮副主任張海波介紹,前不久他們做了一個廣州市小學生媒介素養調研報告,當中的數據值得關注。
報告顯示,現在小學生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時首先想到的是上網,而數字化閱讀漸成兒童學習課外的主流閱讀方式之一。小學生最喜歡的娛樂工具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當中,有41%的廣州小學生擁有自己的手機。79%的小學生玩過平板電腦。
此外,QQ是孩子們的第一交流工具,有36%的小學生加入5個以上的QQ群,57%的小學生有網友。不僅如此,還有58%的小學生刷微博,55%的小學生上微信。36.9%的孩子認為“關于上網的知識,自己比爸爸媽媽懂得多”。
“在新媒介環境下,兒童是積極的信息使用者和傳播者,對未來社會各方面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從小對兒童進行媒介素養教育,讓他們全面認識媒介、合理使用媒介,通過媒介理性表達,構建健康文明的網絡世界,就顯得非常迫切。”在張海波看來,新媒介時代,家長金額老師傳統的信息權威地位已經受到挑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急需順時而變。
據介紹,在兒童媒介素養教育方面,廣州在全國已先行一步。《媒介素養》叢書已被列入廣東省2013年秋季專題教材目錄,并推薦成為全市少先隊媒介素養教育課程的教材用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