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亟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進行話語轉換,形成靈魂高尚、“配方”精良、“包裝”時尚、情感真摯的工作話語,有效提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質量和公信力。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是關系到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靈魂工程,對高校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戰略意義。當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話語仍存在理念落后、內容脫節、形式單一、情感流失等問題,亟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進行話語轉換,積極契合教書育人和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形成靈魂高尚、“配方”精良、“包裝”時尚、情感真摯的工作話語,有效提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質量和公信力,不斷引導青年學生爭做圓夢新一代。
堅持以生為本,恪守話語的靈魂理念
堅持以生為本就是要以服務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滿足學生需求、提升學生素質、增強學生能力、助推學生發展。在服務學生理念指導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需適應學生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特點,不斷創新話語理念,適時更新話語內容、話語方式和話語語境。要革除照搬文件、會議和講話的言語話風,面向學生、貼近學生、融入學生,真正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和現實需要,形成沁人心脾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話語,讓學生由“他說”的感受轉化成“我說”的體悟,在釋放學生主體性中提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成效。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話語之“魂”在于以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堅定的社會主義方向,為學生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沒有靈魂的話語是蒼白無力的,有“魂”才能立得住、看得清、說得透。秉持馬克思主義的靈魂理念,發出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才能觸及學生靈魂使其感受到振聾發聵的話語,才能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獲得廣泛的認同。面對日趨復雜活躍的多元社會,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要有清醒的頭腦和高尚的靈魂,敢于發聲、勇于亮劍、激濁揚清,在科學地批判錯誤思想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向上向善。
扎根教育實踐,挖掘話語的根本內容
教育實踐是“人類有意識地培養人的活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不能止于宣教知識,更要扎根實踐成為塑造生命的“大先生”。一是要緊跟學生需求及時提煉、整理教育實踐中的話語材料,充分關注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話語心聲,最大限度地萃取能引起學生共鳴的話語材料,使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話語走入學生心坎。二是要將話語內容融入和走進教育實踐,在教育實踐中總結、發掘出新話語,不斷豐富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話語“配方”。三是要在傳道解惑的具體話語實踐中進行話語溝通,輔以恰當的言行舉止、儀容儀表等話語符號,不斷提升話語內容的親和力和可信度。
“教育即生活”,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話語內容只有植根于具體的生活實踐,才能充滿生機活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愛國為民的民族情懷、崇德向善的道德品格等,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話語的基本內容。這些宏大話語要落細落小于日常的教育實踐,需挖掘社會實踐生活中的話語資源,根據學生多樣性的實踐需求進行話語內容的具體創新。否則,與生活脫節的話語內容將會拉大與學生之間的話語差異,造成話語內容的失效。要識學情、接地氣,順應時代變化,及時更新話語的內容配置,才能不斷拓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話語內容的廣度、深度。
深入學生生活,學習話語的趣味形式
“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只有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學生,才能發掘埋藏在平淡實際、日常生活、普通學生之中的精彩話語形式。作為網絡原住民的新一代,青年學生的面貌與個性特征都打上了互聯網的烙印,個性化、碎片化的虛擬生活方式,使其呈現出去中心化、權威祛魅等思想特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要放下身段向學生學習流行話語,真正深入體驗學生的話語方式,彌合居高臨下的距離感,才能引起話語共鳴、實現思想相通,使“硬道理”在學生話語場域中“軟著陸”。
“內容為王,形式是金”,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主動適應信息時代的話語形態,善于創新話語表達方式,融入話語交流的新范式,以適應差異化、分眾化的傳播需求。對傳統的宏大敘事、學理話語和文本話語等形式,要將其進行具體化詮釋和通俗化演繹,給話語內容進行時尚“包裝”和趣味表達,利用融媒體平臺進行圖、文、音、影立體式的話語傳播,提升宣傳思想工作在青年學生中的吸引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增進育人情懷,營造話語的情感語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師承載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必須具備強烈的育人情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肩負使命任務,更要虔敬以待,堅定理想,敬畏職業,努力追尋教育的精神品性和生命意義,以孕育人性為趣、以潤育生命為樂、以育化學生為念,用情于立德樹人、寄情于學生成長、育情于學生向善。只有懷著深厚的育人情懷,以真摯的情感關愛學生,獲得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滋潤心靈。
列寧曾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走出直白僵硬的“說教”話語場域,寓理于情、以情動之、以愛施之,用話語的溫度滋潤人心。積極創設良好的情感語境,充分結合高校的精神積淀、校園文化和精神場所等,以境育情,構建起和學生成長成才相適應的情感話語空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