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著眼全局,把握關鍵,立意深遠,深刻回答了做好美育工作的基本遵循,為加強新時代美育工作提供了指導思想。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于專職培養師資的高等師范院校而言有著更為迫切的內在要求。青海師范大學作為地處青藏高原的一所高等院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美育在立德樹人中的積極作用。
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一代代青海各族人民在歷史的舞臺上共同創造出了絢麗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氛圍,并形成厚重的文化傳承與積淀。多年來,青海師范大學立足民族文化資源,與時俱進,勇于探索,不斷加強美育教育,持續深化傳承民族文化資源的理念、形式與方法。學校將民族文化公共藝術課程納入本科各專業的教學計劃之中,要求每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要在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中選修一門并且通過考核。通過聘請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人進入學校授課,進行實踐制作或作品展示,舉辦傳統手工藝教學成果展覽,使學生體會精絕的藝術技巧和個性鮮明的藝術形式,以美的享受和心靈震撼,增強民族認同感、親近感,激發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通過體驗傳統手工技藝、鑒賞藝術作品、學習藝術理論、參加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感受傳統文化的思想與感情,增強廣大青年學生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2016年,青海師范大學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培計劃”第一批57所高校之一,先后榮獲“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優秀成果獎和“第七屆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優秀組織獎。
新中國成立以來,青海各族人民與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頑強斗爭,生生不息,繁衍發展,創造著青海的物質文明,也創造著青海的精神文明。一代代在青海土地上的建設者用實際行動和光輝業績鍛造出了以“兩彈一星”精神、“五個特別”的青藏高原精神、“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干精神和玉樹抗震救災精神等為代表的青海精神。青海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青海精神,為實施美育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站在新的起點,青海師范大學積極傳承與發揚青海精神,深入挖掘歷史題材,不斷為青海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學校通過開設思政理論課全面介紹解讀青海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鼓舞學生不怕艱難,百折不撓,奮斗不息,激勵他們扎根高原,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團結奮進;通過邀請專家學者作講座,編排歌曲舞蹈,舉辦宣傳展覽,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直觀了解青海精神,理解青海精神的深厚內涵,激發他們強烈的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同時,立足弘揚青海精神,學校積極整合各類資源,推出了一批體現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團結思想的精品力作。2018年,展現各民族團結一致不忘初心跟黨走、奮進建功新時代的舞蹈《我們都是親兄弟》,在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與高校優秀組織獎;以“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為原型,由學生自創自編自演的原創話劇《永懷之歌》,成功入圍中國第六屆校園戲劇節。
立德樹人需要美育來完成對情感的“禮樂教化”,需要美育來培養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新時代美育精神是美育工作的行動指南,我們要更加自覺地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不斷激勵廣大青年學生不負人民期望,不辱時代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