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到美國留學的學生,需要克服哪些困難呢?如何快速調整自己的狀態呢?跟著出國的小編一起來看看美國留學新生手冊 初到美國要克服哪些事情?
首先來看看要克服哪些困難?
1.文化差異
小A是個特別害羞的女生,她謹慎小心的來美國讀書,她的室友是美國當地人。每到周末,美國室友就會邀請男票來宿舍過夜。小A覺得特別尷尬。她驚訝于美國人民對于男女的界限感也特別無奈自己必須要和他們共處一室。不僅如此,整個宿舍樓一半是男生,一半是女生,經常大半夜有異性敲門問她去不去party。一學期以后,美國室友對小A的評價是特別害羞,自閉,不合群。
怎么破?
第一:你必須學會說NO.如果美國室友的做法妨礙到你的私人空間,你應該明確的友好的告訴她。美國人很懂得界限感!但是不知道什么叫意會。你需要講得很清楚。
第二:美國的男女關系并不是你看見的那么混亂,至少不會像中國某些大學生兩個人隨便認識,隨便同居,隨便懷孕的。所以保護好自己,睡前在房門口的小板子上告訴大家不要打擾。
第三:和美國室友保持正常友誼,合不來?請RA(每層樓的學生宿舍長)換室友,合得來?當然要一起玩!
2.溝通壁壘
小B天天都擔心自己的口語不好,發音難聽。于是上課不說話,下課不交流。每天自己獨來獨往,唯一和中國學生聚餐和聚會的時候玩得High,也沒有美國朋友。一年以后,他回國。父母發現人是胖了一圈,語言還是特別爛。
怎么破?
你要不停的說!你要不停的說!你要不停的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所有的“活啞巴”都來源于不自信。人們可能在最初的時候關注你的語音,但是到后面你會慢慢發現他們更關注的其實是你的內容!所以你必須多表達!多聯系!美國人不是審判官。你管他內心怎么想呢?你不也覺得別人數學差是傻子嗎?那又如何?
所以要講出口!爹媽的銀子不是白花的!特別不要糾結語法!!!你需要不停表達,自然形成交流模式!不說話你永遠無法提高,作為非母語,你沒什么值得感到慚愧的。你就是太多年生活在別人評價你口語發音不好和英語差的陰影中了。
3.時間管理
小C平時在家都是媽喊起床,爸管接送,學校老師盯著寫作業,家里保姆管吃飯。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的。到了美國他崩潰了。首先,所有的課都是走班,課與課之間不是連著的,而且不在一棟教學樓。校園很大,他經常為了趕不同的課,連午飯也吃不上。還有,他把很多課選在同一天,結果平時根本沒時間完成好作業。但是周末美國同學都去玩了,他又沒辦法抵制誘惑。最后學期末成績慘不忍睹。
怎么破?
首先你要明白,自己需要制定合理的作息計劃,這個作息計劃必須和課程匹配。不要把比較難的課程都選在同一天,留出吃飯時間,選課前盡量征求系里一對一顧問老師的意見。如果你選的課超負荷,一定不要強制自己執行計劃,因為你很快就會發現你根本達不到。而是要再次咨詢顧問老師,咨詢之前修過課程的同學和課程教授的意見。
有些時候,同一個課程,教授有不同的section,開始的時候慢一點,認真一點事絕對有必要的。當然了,你必須安排時間玩!是的,你沒有看錯!如果你沒有時間玩除非你讀的是加州理工這類的魔鬼學校~但是大部分的我們絕對都是正常人,我們的生活是學習,睡覺和社交組成的。
4.孤獨無趣
小D在國內就是個玩樂派~今天密室逃脫,明天撕名牌,而且特別喜歡去大型商場購物和玩游戲。每次都有一大撥朋友陪著。到了美國,朋友們都不在同一城市了,語言也不太靈光。學校就在大農村,出了學校就是高速公路,連散步都難。一年不唱歌,不聚會簡直是要憋死了。大聲叫苦:好山好水好無聊,憋死憋死~
怎么破?
明確自己的目的,最終要的是高質量的完成學業。你當然不能像國內大學天天在網吧追劇,逛街期末狂補。你要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杜絕自己接觸毒品,煙酒。
你可以學學美國同學在學校找份工作,每周工作個5-10小時,讓自己忙起來!也可以參加幾個特別感興趣的club,社團那么多活動,了解美國文化這個途徑是棒棒噠,還有學校的體育館是用來干什么的?打打壁球,游游泳!把爸媽給的銀子用起來啊,親!這些你都不擅長,那就去教會~教會給你溫暖給你愛!
接著來看看如何調整自己融入美國留學生活?
1. 水土不服要調整
不少學生在出國前對留學生活充滿了憧憬和向往,把海外生活想象得無限美好。在留學夢想實現后,卻發現夢想和現實差別很大,自己不能適應國外的生活,產生了“水土不服”的現象。某女學生為出國留學準備了7年,但等她在海外入學七天后,便哭鬧著回國了。究其原因,竟然是到海外后根本無法適應海外的日常飲食,每天只吃從國內帶的泡面。泡面吃完后,仍不能接受國外的食品加上身體上的不適,被迫回國。其實這是很多留學生在初到海外時都會遇到的問題。一些學生在國內時,可能會對吃西餐比較羨慕,可真地等到了國外以后,面臨著每天都要以西餐為主食時又無法適應了。
即使是在國內比較愛吃的麥當勞、肯德基,在吃過一段時間后也會感覺無味,開始瘋狂想念國內美食和自己家里做的家常菜。如果你住的是寄宿家庭,可以跟寄宿家庭的父母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剛好會做一些飯菜,可以跟寄宿家庭一起來做。這樣不僅能吃到美食,還可以增加與寄宿家庭的感情,快速融入當地的生活。如果是在學校公寓或在外租房,也可以嘗試著自己動手做一些飯菜,做飯用的素材和調料之類的在美國唐人街或一些超市內是非常容易買到的。如果廚藝夠好的話,還可以請國外的同學朋友來分享你的手藝,相信這樣還能幫你交到一些不錯的朋友。
2. 學習方式要轉換
中國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勤奮和刻苦可以說是得到世界公認的。中國很多學生在習慣了國內應試教育后,對于國外課堂上自由討論的方式無所適從。因此,國外的一些媒體對部分中國留學生做出評價:“上課沉默,下課抱團,很多學習存在問題”。中國留學生在課堂上如此沉默、安靜的表現,甚至讓一些國外大學教授非常不適應,不知道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教課方式。既然選擇了到國外讀書,就要學會改變在國內已養成的上課習慣,努力調整自己去適應國外的教育模式。國外課堂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所以,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與教授和同學互動,勇于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對快速適應國外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在學習之余,經常參加學校或社會實踐活動,也是有助于擴大當地朋友圈,快速融入海外環境的一種有效方式。
3.制定時間管理計劃
與中國教育體系不一樣,國外大學更加強調自學的能力,一般的國外大學生需要至少付出課堂時間兩倍的時間進行課外自習。但是國外的學習生活并不只是學習,還有課外活動、社交活動、旅游、日常瑣事等等,怎樣合理安排好時間就是中國學生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提醒大家,一定要制定好計劃,分清主次,根據教授開學第一周給的教學大綱(Syllabus)來規劃自己每個月、每一周、每一天的行程。因為教學大綱上不僅會有老師每一周的教學內容和小測考試安排,還會有成績比例構成,可以幫助同學在做時間表的時候更加科學。
4.聯系學校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
初次出國的同學們可能有各樣的疑問,網上的信息可能不能滿足你的需要,所以應及時與學校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聯系,尋求幫助。聯誼會一般都會對新生提供接機、臨時住宿服務。許多學校的聯誼會也有信息交流平臺,包括租房、舊書、交友等。請與相關負責同學聯系,取得信息。同時各校聯誼會組織都與中國使領館有密切聯系,在必要的時候,提供臨時保護和協助。
5.多學習與人交流
出國留學的學生越來越趨于年輕化,安全意識較為薄弱。他們的自理能力和自立性相對要差一些,與人溝通、適應社會的能力比較低,這直接導致學生在國外遇到問題或與別人發生爭端和矛盾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處理,因此,學生在出國前最好能有意識地學習如何與人溝通的技巧,提高自己適應異國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了解中外日常生活和文化的差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