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通訊員 曹正 記者 倪秀)“美國的月亮果真要比中國的圓?”雖然畢業已快兩年,但范丹丹對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小飛講授的內容記憶猶新。
在講授“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章節的時候,張小飛以“美國的月亮要比中國的圓嗎”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辯論。通過激烈辯論,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
“張老師會從我們身邊找一些案例和生活熱點來開展課堂討論,有時還會舉辦辯論賽。”范丹丹說,這樣的思政課完全改變了她對思政課“是用來考試的”看法。
近日,“張小飛工作室”成功入選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首批名師工作室,該工作室的主攻方向是“構建和推廣以問題鏈+互聯網為核心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我們以‘問題鏈’引導教學,并通過教學環節來實施。”張小飛介紹說,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思政課老師在課前要求學生根據課程綱要,提交自己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和自身成長中的疑惑,并把這些問題歸類整理成小專題,讓問題“突出來”,然后根據問題安排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以問題為主線,在課上通過案例、辯論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讓答案“浮出來”。
“斬,還是不斬?”“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日前,在西南石油大學飛翔劇場上演了一場情景舞臺劇《鍘包勉》——這場表演其實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結業考試。
表演者是該校藝術學院學生,評委和觀眾則是這門課的授課教師、學生代表。除了《鍘包勉》,學生們還表演了《花木蘭的娘子軍》《我的未來不是夢》《醫者仁心》《我心飛翔》等十幾個劇目。
該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主任喻濱介紹,情景劇教學模式并不是教師放手不管。在課堂上,教師精講理論,并提煉出關鍵詞,學生根據關鍵詞在教師把關指導下確定選題并組成創作小組。
“作為石油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校,我們注重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學生在國情國史學習中接受、內化、傳承‘三老四嚴’。”張小飛說。
課堂外,學校依托“道德講堂”“安東講壇”“石油魂”、中國石油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講報告會等傳統載體開展思政教育,面向所有專業大力推進“三老四嚴”優良傳統教育,讓學生理解“三老四嚴”內涵。
“把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我們的大學生浸潤在文化中成長,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品味思政課的美,并讓他們真心喜歡并終身受益。”西南石油大學黨委書記孫一平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