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導師王清教授,課題方向為基于團簇模型的Al-Ni-Co-Fe-Cr高熵合金成分設計及力學性能研究。兩年間在高水平SCI刊物發表論文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3篇;其中2篇發表在SCRIPTA MATERIALIA上,IF為3.747;其中1篇文章發表在METALS,受到了liquimetal官方微信推送。曾與會于中國材料學會在銀川舉辦的2017年中國材料大會,并做分會場口頭報告,獲得了中國材料學會頒布的優秀研究生獎。連續兩年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身為浮游,心系廣廈
馬躍于2011年考入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得知自己成為一名材料人之時,她就充滿了濃濃的自豪之感。因為她了解到祖國的發展和強大,離不開材料的改進和創新。每一件在閱兵式、新聞聯播上展示的“國之重器”,背后都離不開材料研究者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雖然那時的她只是一位剛剛畢業的高中生,雖然她深知個人力量的渺小,但是身為材料人的自豪感同時給予了她身為華夏子孫的社會責任感。雖身為浮游,堪比滄海之一粟,然心系廣廈,愿貢獻一己之力,使所學有所用有所益。
有了目標,就有了奮斗的動力。如果信念在心里萌芽,那么再面對多么安逸的生活中都不會迷失方向或者隨波逐流。自入學伊始,她便將學習作為第一要務,努力夯實基礎知識。本科期間她多次獲得學習優秀獎學金,并成功保送至本專業讀研深造。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真正的科研生活里,沒有豪情壯志,沒有波瀾壯闊。一腳踏進“研途”,不可謂不寂寥,不可謂不苦澀。每一項實驗,都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太多不了解不熟悉不明白的事物撲面而來,難以喘息。在這里,沒有捷徑。激流勇進,不進則退。幸而有王清教授和董闖教授的指導和鞭策,幸而有材料學院各位老師以身作則的勤奮和刻苦,才讓她懂得了一個材料人真正的樣子是什么:唯有勤,不索獲。
再多次的實驗失敗都不能擊倒一個勤勞的人,再難懂的理論、再難推導的公式也不能喝退一個勤勞的人。雖然身為女生,她也曾為實驗徹夜不眠,她也曾在密集的實驗中粗心受傷,她也曾經花費數月學習組內沒有人使用過的軟件。可能初期的大部分實驗均以失敗告終,大部分假設最終被自己推翻。她所做的工作,遠不是幾頁論文就能說得完的。但科研就是探索的過程,只有經歷無數次的失敗,才能離真理更進一步。在通往真理的寂靜的長河中,勤奮才是唯一的渡河之船。被功利心蒙蔽的舵手永遠不能航行至終點。
當大部分的困難被解決的時候,她的科研之路終于步上正軌。此時,她又接管了組內的日常事務:購買設備及耗材,報銷,新生進入實驗室的安全培訓和操作指導。自然地,她承擔起了協調新同學和老師之間工作的職責。看起來都是一件件瑣碎的小事,甚至是讓別人忽略的小事。這些瑣事匯聚到一起繁雜耗時,曾被無數人推辭、拒絕。但是她毅然接下了這樣的任務,并決心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服務曾經幫助自己的師兄師姐,引導師弟師妹少走彎路。用這樣不計回報的勤勞,她獲得了組內同學和老師的好評。
鋒出磨礪,香自苦寒
真正付出過人,在收獲成績的那一刻往往表現得更加平靜。研究生一年級,她在SCRIPTA MATERIALIA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后,甚至沒有稍事修整,就馬上進入了下一階段的研究。對于她來講,這遠不是終點,甚至不能稱之為一個階段性勝利。面對她的課題,她還有太多好奇的地方,她還有太多不能解釋的現象,她還有太多的后續工作要繼續。
馬不停蹄,同年她在METALS上發表了后續工作。緊接著,又有兩篇文章成稿。在對這兩篇文章仔細雕琢的過程中,她還協助組內同學、老師完成了很多項工作。同時,她參與了由中國材料學會在銀川舉辦的2017年中國材料大會,并在“非晶與高熵合金”分會場作口頭報告,受到了會場專家學者的好評。在此次會議中,她榮獲了由中國材料學會頒布的“優秀研究生”獎。研究生兩年,她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而今,她又被評為“學術之星”。
在她的眼中,這些獎項并不是頒布給她個人的,而是頒給她的科研成果的,這說明她的科研成果正在受到認可。然而她的科研之道路還要繼續,去年年末她已經遞交了碩博連讀申請。她感受到了更加沉重的責任,也迎接了更加緊迫的任務。面對未知的明天,她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她只想著如何充實、踏實地過好每一天。她深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想走的更遠,就必須做的更多更細致。
科研也好,生活也罷,沒有所謂的唾手可得。在任何你所以為的絕境之中,總會出現一道曙光。只有勤奮且心無雜念的人,才能抓住這道光。在自身強大之前,世界不會對你另眼相看,更不會對你溫柔以待。
希望每一位大工人,都是努力而強大的存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