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中文網7月13日報道,日本各大學的研究能力下降越來越明顯。日本經濟新聞6月以日本國內外209所大學為對象,計算各自的創新能力,東京大學在學術論文的“產出效率”方面被清華大學反超。而日本的大學與歐美知名大學的差距仍未縮小。在前沿研究領域,日本與海外的人際網日漸縮小,創新的土壤也愈發貧瘠。
日本經濟新聞與荷蘭大型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的小泉周特聘教授合作,計算了日本97所大學以及海外21個國家和地區的112所知名大學的“大學創新能力指數”。
除了學術論文篇數和研究人員的實力之外,還比較了被引用數量較多的論文比例(研究質量)與每名研究人員的重要論文篇數(論文的產出效率)。
從東京大學的數值可以看出日本代表性研究機構的弱點。2012~2016年,東京大學的學術論文篇數比10年前的2002~2006年進一步增加,躋身于繼美國哈佛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等之后的前十名。但2012~2016年東京大學的論文產出率下降至第94位。
報道稱,最近10年的主要變化是清華大學的崛起。2002~2006年,東京大學在所有指標上都占優勢,但到2012~2016年,清華大學在產出率上反超。競爭格局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6月發布的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排名17,是2015年QS采用新排名算法后,中國高校首次挺進世界前20。
從此次調查中,也能找到恢復創新能力的啟示。在研究質量上,超過東京大學、躍居日本國內首位的是首都大學東京(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該大學34歲的副教授水口佳一由于在超導物質研究上取得了成果,被認定為在學校內只有4人的先導研究人員,月收入增加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7萬元)。在進行具有競爭力研究的16個中心,外國研究人員超過30%。
東京大學也將采取無期限雇用年輕研究人員等舉措,副校長小關敏彥表示,“5~10年后將有所改善”。向有潛力的年輕人提供舞臺,幫助其提升實力,似乎是日本各大學邁向重生的第一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