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經濟發展水平名列全國前茅,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全省還有50多個山區縣、21個省級重點扶貧縣以及近百萬的貧困人口,每年還有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讀書難,為上大學的學費發愁。
多年來,省委、省政府把學生資助工作作為十件民生實事和重點督辦工作的重要內容,但必須看到,目前助學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和瓶頸亟需解決。
新學年開始一月有余,適逢“國家三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的評選正在各高校緊張進行,本期“問題攤開講 解決動真格”,南方日報記者與3名大學生代表一道走進省教育廳,與李學明副廳長一同就廣東助學政策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進行面對面交談。
李學明透露,群眾呼吁已久的“生源地貸款”,將從明年秋季實施,滿足廣東考入省外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貸款需求,努力做到所有考上大學的學生都不因家庭困難而輟學。
生源地貸款何時能實現?
回應:明年秋季開學考入省外高校的困難大學生能在生源地貸款
廣東工業大學政法學院學生郭洪生:困難大學生助學貸款政策實施以來,一直都是學生到校后統一辦理。廣東能否實行生源地貸款?這樣既可保護家境貧困同學的隱私,而且也可以對困難學生的貧困等級認定更加準確,防止貧困證明“造假”,也將大大方便困難學生申請辦理。
李學明:目前國家有就學地貸款和生源地貸款兩種形式,廣東主要是就學地助學貸款模式。由于全國大多數省份開展生源地助學貸款后,不再開展校園地助學貸款工作,我省部分考入省外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存在貸不到款的“盲區”。
我省現有大學在校生大約170萬人,貧困大學生比率約為20%,其中特困生占3%—5%左右。
目前我省已建立了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社會資助和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的“綠色通道”制度等有機結合的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據統計,2012年我省共發放高校國家獎學金1932人,約占全省在校生0.1%,獎金1545.6萬元;國家勵志獎學金4.1萬人,約占全省在校生3%,獎金約2億元;國家助學金約18萬人,約占全省在校生13%,補助資金約5.3億元;國家助學貸款約5.7萬人,約占全省在校生4%,貸款金額約3.2億元。這些資助手段基本實現了貧困大學生的全覆蓋。
廣東每年大概有4萬大學生到外省讀書,按照5%—20%的比例折算,大概有2000到8000名貧困生。針對這部分大學生申請助學貸款難問題,從2010年以來,我們進行多種形式的調研、分析工作,研究不同生源地助學貸款模式在我省實施的可行性。
今年上半年,我們基本確立了引入保險機制的生源地助學貸款運行模式的工作方案,目前正在就合作協議和運作模式進行洽談。總之,無論如何,明年秋季起都要實現省內考入省外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能夠在本省進行貸款,額度最高為6000元,掃除我省助學貸款工作的盲區。
但目前在我省高校實行全面的生源地貸款是不適宜的。因為在生源地貸款中,學校難以全面了解情況,難以統一管理,將會出現追繳貸款困難的情況,最終還可能導致還款率低下等一系列連帶問題。
如何保證困難學生吃得飽?
回應:規定食堂每餐的中低價格品種不少于30個,要有1元菜和免費湯,盡可能多放油,高校公用經費用于資助貧困學生的比例不得少于5%
廣東工業大學學生廖慶輝:一些同學因為貧困,連早飯都不吃;還有一些困難學生因過度節省而吃不飽,影響基本的生活和學習。除一些獎助學金之外,還有沒有具體的措施能幫助到這些群體?
李學明:勤儉節約是一個好習慣,但如果因太過節省而搞壞身體就不好了。有些同學一頓飯就二兩白飯加一個青菜,讓人心疼。
因此,我們要求高校進一步加強學生食堂工作。比如,要求學生食堂保證每餐提供的中低價菜品不少于30個,還要有1元菜和免費湯,而且就算便宜菜里也要有一兩片肥肉,盡可能多放油,從而保證困難學生花最少的錢來滿足基本的營養需要。
除此之外,我們對部委辦、省屬公辦、民辦大中專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給予臨時生活補貼,對學生食堂給予一次性價格臨時補助。在2011至2012年,省財廳共三次下撥學生伙食補貼9901萬元,其中,對家庭困難學生的伙食補貼就達到8201萬元。
同時,我們還通過大學食堂市場化的競爭來提高飯堂的質量。在廣州大學城里,“大學城一卡通”可以在10所學校里通用,這樣在高校的飯堂之間形成競爭,促使他們不斷提高飯菜的性價比。
由于學生消費所用的是IC卡,學校對于每個學生每月在飯堂的消費都了如指掌。對于每月消費低于基本水平的學生,甚至包括一段時間IC卡沒有充值和消費的同學,我們要求學校的輔導員要進行專門的跟蹤,詢問其是否存在困難,并想辦法提供幫助。
在每所高校每年的事業收入公用經費中,我們要求學校要提取5%的比例用于資助貧困學生。省教育廳每年會進行年終考核,不達標的會有針對性的懲罰措施。
助學貸款上限一刀切是否合理?
回應:將一如既往地向教育部、財政部等積極反映,力爭政策支持。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學生呂文翠: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定,所有專業的學生每年助學貸款的最高額度都不能超過6000元。但是,像我們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每年學費是1萬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即使在貸款之后,繳交學費和應付基本生活費的壓力依然很大。貸款數額的上限能否根據不同專業分等級設定?
李學明: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由于政策和貸款額度是由國家統一規定的,廣東很難自行作出調整。
但是,自助學貸款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就一直就額度問題向教育部反映,希望能根據不同省份的實際情況,由各省自行確定貸款額度,但一直未得到批準。今年,省教育廳還將向教育部、財政部等相關部門進行第四次的反映,力求爭取到相關的政策支持,解決這部分學生的后顧之憂。
但我很希望在爭取到相關政策之前,學校要統籌其他國家學生資助政策(如國家助學金、學費減免等)幫助學生,同時希望專業學費高昂的學生能夠自立自強,通過參加勤工助學活動緩解生活困境,必要時可以尋求學校有關部門的幫助。
專家點評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
明年全國“兩會”將提專門建議
我是從安徽農村成長起來的,貧困生遇到的很多問題我都感同身受。由于高校擴招,政府在助學方面的財政負擔也隨之加大。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政策宣傳工作做得還不夠,導致很多貧困家庭不了解國家有這些優惠政策。建議今后加強網絡互動,比如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來增強信息的透明度。
對于助學貸款數額的上限不應設置得如此苛刻。既然是給學生助學貸款,那么貸款數額不僅必須足夠支付學費,而且還應滿足學生的基本生活費。不同專業的學費有高低,不同地區的消費水平也不一樣,只有科學靈活地設置助學貸款的上限,這項政策才能真正幫助到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否則將無法實現政策本身的初衷。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明年全國“兩會”上我要提出專門建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