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人力與技術支撐,東莞技工教育將借鑒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革新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方式。昨日上午,2013東莞首屆中德技工教育交流大會舉行了啟動儀式,“中德東莞職業教育項目”正式簽約揭牌,中德雙方有望在職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鄭朝陽,東莞市政府副市長喻麗君、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學院Hortsch(豪奇)教授、HWK萊比錫手工業協會主席Scheler(舍勒)等領導、嘉賓出席了啟動儀式。
引進德國技工教育項目
在啟動儀式上,市人力資源局局長游其晃、市技師學院院長劉海光同德國HWK萊比錫手工業協會主席Scheler(舍勒)、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學院Hortsch(豪奇)教授,就“中德東莞職業教育項目”進行了四方簽約。隨后,省人社廳、市政府以及有關部門領導和德方專家代表共同為“中德東莞職業教育項目”進行揭牌。
喻麗君在啟動儀式上說,東莞是一座國際制造業名城,當前正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創新型經濟強市,迫切需要技工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東莞市政府高度重視引進德國技工教育項目,推動雙向長期交流合作,促進德國“雙元制”技工教育模式在東莞本土化,提高東莞技工教育的國際化水平。
喻麗君說,希望東莞能以中德技工教育交流大會為契機和橋梁,以職教城項目為載體,積極借鑒德國先進的技工教育理念和經驗,進一步拓展中德技工教育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合作層次,完善合作機制,培養一支具有國際水平、具備世界競爭力的技能人才隊伍,為東莞乃至全省的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本屆交流大會為期4天,將舉行多場交流與演講活動。在啟動儀式前,德方專家組已在市人力資源局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東莞技師學院職教城校區和數控模具車間、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的現代制造業樓和現代服務樓,以及部分鎮街的德資企業。德方專家組與參觀單位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初步了解了東莞技工隊伍的教育發展情況,這為進一步推進雙方技工教育合作打下基礎。
革新技能人才培養方式
據了解,在德國的社會發展歷程中,職業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并被稱為德國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之一,而德國職業教育也在服務企業和服務社會中形成了國際領先、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
“雙元制”是德國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與精髓,其基本模式是,整個培訓過程在工廠企業和職業學校進行,其中以企業培訓為主,企業實踐和職業學校的理論教學密切結合。它不僅注重基本從業能力、社會能力,而且特別強調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通過培訓使學生獲得寬廣的知識面,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市場競爭力。
相比于學校制職業教育,“雙元制”教育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它向年輕人提供職業培訓,使其掌握真正的職業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提供崗位培訓,這種以培養生產第一線實際操作人員的職業教育更加受到企業的歡迎。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企業有更多的交流機會,這也降低了培訓后失業的風險。
此前,市人力資源局一直與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保持著緊密的交流合作,而這次首屆中德技工教育交流大會活動的舉辦,將進一步推進與落實雙方的教育交流合作。
市人力資源局相關負責人稱,東莞將革新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方式、教學內容、素質要求和資格鑒定,同時引進德國職業資格證書,開辦“中德班”,拓展一條“技能+學歷+國外職業資格證書”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特色辦學之路。
何謂“雙元制”?
■鏈接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相結合的高職教育形式。
接受“雙元制”培訓的學生,一般必須具備主體中學或實科中學畢業證書,之后,自己通過相關渠道進入企業,并與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得到一個培訓位置,然后再到相關的職業學校登記取得理論學習資格。這樣,在“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下,他就具備了雙重身份:在學校是學生,在企業是學徒工;他有兩個學習受訓地點: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
“雙元制”較好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傳統與技能培訓結合、企業與學校結合、社會需求與辦學計劃結合,充分體現了雇員與雇主勞資雙方之間的協調、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協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