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ESI2018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各學科前1%機構共有5776家,北京大學位列全球第108位,比上期(2017年12月)上升4位。
從最新數據顯示結果看,北京大學醫學部進入ESI學科全球前1%的8個學科分別是: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其中,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已進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學科。
表1 北京大學醫學部ESI學科情況
根據統計發現,臨床醫學發文篇數最多,達到17396篇,占到總量的49.7%,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緊隨其后,分別為5050、3245和3075篇。引文影響力方面,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列首位,為24.88次;其次是微生物學,為17.35次;神經科學與行為學以16.7次,列第三位。高被引論文方面,臨床醫學以144篇列最高,其次是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42篇;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列第三,為33篇。
表2 北京大學醫學部ESI學科排名
表2顯示了北京大學醫學部進入ESI的8個學科在全球排名情況,如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在全球997個ESI機構中排名168位,藥理學與毒理學在全球846個ESI機構中排名72位。
圖1 北京大學醫學部ESI學科排名百分位
如圖1所示,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這兩個學科,進入全球前千分之一學科,一般認為代表世界研究的頂尖水平。
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是由美國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是基于湯森路透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錄的全球12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數據庫。ESI對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SCIE、SSCI庫中近11年的論文數據進行統計,按被引頻次的高低確定出衡量研究績效的閾值,分別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機構、科學家、研究論文,居世界前50%的國家/地區和居前0.1%的熱點論文。
ESI全球前1%學科,是指某個機構過去十年在某個學科發表的科技論文的總被引次數排列在全球從事該項學科研究機構中前1%,則表示該機構的這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學科是指在ESI全球前1%機構中的前10%,一般認為代表世界研究的頂尖水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