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123年歷史的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終于圓了“醫科夢”,14日,天津大學醫學部成立。
相較于傳統醫學院,天津大學醫學部的建設和發展將以“醫工結合”為起點,以“醫學牽引、工程支撐、轉化創新、臨床示范”為理念,打造一條天大特色醫學發展之路。
全方位全周期維護人民健康是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對新時代醫科發展的要求。天津大學醫學部以“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率”為原則,以開放的視角謀劃和探尋人才培養新模式。學部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顧曉松為首任掌門人,設立“劉瑞恒”醫學科學實驗班,探索醫工復合高端人才的本碩博貫通式培養模式;與天津醫科大學探索開展聯合培養模式,開設全國首個智能方向醫學類本科專業,將于今年招收首批本科生;同時籌備設立多個醫學門類新學科和新專業,多角度構建人才培養“高地”。
未來,天津大學醫學部將積極會同天津市各大三甲醫院共同打造“天津市智慧醫療示范醫院”,重點圍繞醫藥研發、疾病診療、公共衛生等方面開展新型醫療服務;同時,醫學部聚焦“中國腦計劃”等重大科技專項,與相關單位合作,積極推動“天津腦科學中心”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端智能技術與醫學深度融合;此外,天津大學醫學部還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等合作,在天津市共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云腦中心”,推動海量健康醫療數據融合、共享和產業孵化。
據悉,天津大學對于醫科建設的探索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中國創傷醫學的奠基人、中國近代公共衛生事業創建者劉瑞恒百年前正是從這里走出。1937年,時任校長李書田就已經產生“添設醫學院”,“添設醫科研究所”的宏偉構想。1978年,天津大學聯合天津醫學院(天津醫科大學前身)創建了中國最早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2017年,天津大學醫學建設加速駛入快車道:相繼成立了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災難醫學研究院,并吸引了一批醫學專家加盟天大;同年8月,天津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簽署了《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醫學科學與技術學院,開設全國首個“智能醫學工程”專業,探索開啟共建共管、聯合培養的醫工融合新模式,攜手打造醫工結合的拔尖創新型人才。
與此同時,青霉素結晶新工藝、“妙手”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神工”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等一大批標志性成果陸續誕生。天津大學雄厚的理工科學科實力,以及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方面的科研與工程實力,可以與醫藥健康相關上、中、下游產業完美結合,對促進醫工交叉創新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