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十六次會議在香港舉行。省港澳辦主任廖京山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過去一年,特別是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十五次會議以來,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粵港雙方以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為主線,以實施CEPA、推動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為重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民生各領域深化合作,取得積極成果。
廖京山表示,今年廣東開展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考核工作,有效推動重點合作事項的落實。同時,積極發揮兩地商會、行業協會等民間力量的作用,加強對接交流與合作,有力推動民間合作的發展。
服務貿易自由化
去年10月,我省出臺推動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規劃綱要和行動計劃,明確2014年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至今年8月,CEPA補充協議十正式簽署,又新增15項政策在廣東先行先試,目前廣東對港服務業開放先行先試政策已達79項。
銀行業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港資銀行已在廣東設立營業性機構152家,總資產達3109億元;6家香港銀行在廣東設立異地支行58家。
粵港經貿合作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省累計批準香港直接投資項目12.13萬個,合同港資3086.5億美元,實際吸收港資1846.91億美元,分別占同期外商投資各項總額的72.33%、66.52%和61.81%。
今年1—7月,廣東與香港實現進出口(含轉口)4122.5億美元,同比增長30.5%,其中,對香港出口2018.8億美元,同比增長29.6%。吸收香港對粵投資項目2060個,合同金額140.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96.9億美元,分別占外商對粵投資同類總額的71.4%、74.1%、65.5%。
重點合作平臺建設
去年9月,國務院批復實施《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標志著南沙新區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隨著《規劃》的頒布實施,南沙新區已經成為蓄勢待發的投資熱土。橫琴開發自正式啟動以來,圍繞“粵港澳更緊密合作”主線,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深圳前海于去年12月底率先啟動香港銀行在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截至今年5月末,已簽訂跨境人民幣貸款協議約20億元人民幣;在國務院正式批復支持前海開發開放的22項政策中,《前海產業發展準入目錄》、《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等16項政策已基本落實,其余6項政策正在積極推進。
跨境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規劃,粵港間的公路跨境通道共4條,目前已開通京港澳國家高速公路廣州至深圳段和廣深港沿江高速公路深圳灣大橋段(深港西部通道)2條,可分別經福田口岸和深圳灣口岸抵港;在建的2條當中,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03.3億元,占項目計劃總投資的27.11%,預計2016年左右建成通車;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也已動工建設,二期工程計劃于2018年與蓮塘—香園圍口岸同步建成。
此外,我省試行跨境學童電子標簽快速通關,目前已在深圳的所有陸路口岸推廣。
社會民生領域合作
今年6月9日,我省正式出臺引進包括香港高校在內的世界知名大學來粵合作舉辦獨立設置高等學校的扶持政策。
記者獲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于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準籌設以來,目前已完成校長招聘、學科設置等工作,校園建設、教職工招聘、學校制度建設等有關工作正有序進行,爭取在2014年9月開始正式招生。
環保合作方面,自粵港聯合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以來,珠三角空氣污染減排明顯,與2006年相比,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控網絡在2012年錄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值分別下降62%、17%和24%。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