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video></cite><var id="ddhtb"></var><var id="ddhtb"><video id="ddhtb"><listing id="ddhtb"></listing></video></var>
<var id="ddhtb"><strike id="ddhtb"></strike></var>
<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menuitem id="ddhtb"></menuitem></video></cite><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video></cite>
<var id="ddhtb"></var>
<cite id="ddhtb"></cite>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var id="ddhtb"></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ins id="ddhtb"><span id="ddhtb"></span></ins>
<var id="ddhtb"><strike id="ddhtb"><listing id="ddhtb"></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ddhtb"><video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video></menuitem><menuitem id="ddhtb"><span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span></menuitem>
<ins id="ddhtb"><noframes id="ddhtb">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var id="ddhtb"></var>
<var id="ddhtb"></var>
<var id="ddhtb"></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var id="ddhtb"><span id="ddhtb"><var id="ddhtb"></var></span></var>
<var id="ddhtb"></var><var id="ddhtb"><video id="ddhtb"></video></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第二課堂成績單”記錄青春成才夢

首頁 > 

高教

 > “第二課堂成績單”記...

“第二課堂成績單”記錄青春成才夢

“到夢空間”,一款火遍校園的APP,也是竇燦每天“簽到打卡”的地方。

參加一次志愿服務、組織一次社團活動、聆聽一場學術講座、參與一場趣味運動會……作為安徽工業大學冶金學院的大一學生,竇燦在這個學期參加的所有第二課堂活動都會被記錄在“到夢空間”里。到畢業時,他將收到系統評估而成的一份特殊成績單——“第二課堂成績單”。

作為全國首批36所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發布試點高校,這份特殊成績單的頒發,是安徽工業大學探索構建共青團第二課堂課程體系的結果,也標志著這一全國學校共青團深化改革的重點項目從此將逐步深入開展。

“學生評價如何?是否真正從中獲益?符不符合他們的成長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安徽工業大學從事學生工作的老師們都存在著一個困惑:到底什么樣的活動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用的?

“娛樂化、碎片化、快餐式,這是以前學生活動的主要形式。由于對自身發展缺乏認知管理,大學生往往傾向于追隨這種娛樂化的活動。”安徽工業大學科技實踐管理部部長殷世茂認為,這樣的狀況必須改變。“我們不能僅僅依照參與人數來衡量一場活動是否舉辦的成功,我們更希望學生能夠從參加的每一次活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最大限度得到鍛煉和提升。”

自2002年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以來,安徽工業大學開始對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育人功能進行科學化探索。“2010年,學校將創新學分列為在校學生的一門教學實踐必修課程,首次將第一課堂的學分制管理融入第二課堂教育管理。2014年,第二課堂必修學分管理制度開始實施,以此來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殷世茂告訴記者,“2016年安徽工業大學成功入選首批全國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試點高校,這對于優化我校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對于這樣一個制度,最初一些學生是抵觸的。“我們的第一課堂本身任務就不少,學校第二課堂又給加這么多任務,還要計算學分,哪有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呀。”竇燦曾經這樣苦惱過。

為了科學規劃課程體系,學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主要參與者和設計者——校團委為學生們“立了規”“算好了賬”。

“思想政治素養、社會責任擔當、實踐實習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精英成長履歷、文體素質拓展、技能培訓認證以及《主題黨團日活動》《愛國修德》《政府/企事業單位見習實習》《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百余門課程及實踐活動構成了第二課堂課程體系,課程以‘授課+實踐+總結+分享’四環節為教學模式。”殷世茂介紹道,“學生在校期間需修得思想政治素養2學分、社會責任擔當2學分、實踐實習能力2學分、創新創業能力4學分、文體素質拓展2學分,總計12學分方可畢業,第二課堂成績單與第一課堂成績單一并裝入畢業生檔案。”

第二課堂試行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們陸續拿到了一些學分,原有的想法也漸漸發生了改變——第二課堂并不是他們的“負擔”,而是一種可以讓他們受益的制度設計。

“最初只是當作學校的一項任務去參加,但后來慢慢發現,我能從中傾聽自己的心聲,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并和活動組織方直接互動,大大提升了自信心。”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二學生龍慶說道。

在2017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安徽工業大學共有69項作品獲獎。“這次共收到全校510件申報作品,經過形式與資格審查、書面評審,共有169件作品入圍決賽,賽事參與人數達5000余人。”學校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第二課堂成績單’激發了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目前已經有一大批大學生自主創辦的企業從計劃書走向現實,其中三個甚至獲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據了解,自2017年3月“到夢空間”管理系統開始在安徽工業大學2016級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啟用以來,該校系統APP激活人數為7978人,實現了2016級本科學生全覆蓋,90%以上的注冊學生活躍在各項第二課堂活動中,全校成功發布2075項活動,活動參與191475人次,活動瀏覽1252683人次。一場關于夢想與成長的故事正在火熱上演。

(見習記者 李睿宸 通訊員 汪盛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