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整體穩定向好。與此同時,就業結構不均衡、就業質量待提高的問題依然突出,非標準就業、人工智能等新問題出現,這些給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
重點就業問題需持續關注
當前,在就業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仍不容忽視。
第一個問題,是就業結構問題
首先,行業結構矛盾突出。當前,各行業就業形勢差距明顯,新興行業,如互聯網、電子商務、保險、基金、證券、交通運輸以及中介服務等行業的就業景氣指數相對較高;傳統行業,如能源、礦產、采掘、冶煉、印刷、包裝、造紙等行業的就業景氣指數較低。測算顯示,新興行業與傳統行業就業市場景氣指數的差距高達26倍。
其次,區域差距較大。一些地區就業形勢持續向好,而一些地區,如大連、沈陽,目前就業市場景氣指數仍較低。
最后,重點人群的就業問題突出。在山西、東北等地的相關調研發現,目前,出現了新的“4050”就業困難群體。這些人受教育程度低,因而轉崗存在困難。另外,這些人的就業觀念跟以往下崗人員的情況不一樣,由于當前我國托底政策等保護性措施比較好,這些人工作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給他們提供崗位也不愿意去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失業人群需要引起關注。目前,一些城市出現了“啃老族”,這些人就業意愿下降,有的甚至退出了勞動力市場。
在就業結構問題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去產能涉及的問題。產業結構需要調整,勞動力結構調整肯定要與之相適應,實現對接。產業轉型了,人必須轉崗,而在轉崗過程中,必然有一段時間失業。不管將其歸為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或者是周期性失業,這些總會發生,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目前,去產能工作推進難度很大,但是,解決結構問題是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是不能回避的問題。中國產業要轉型,勞動力市場就需要增大靈活性,為此,需要做很多工作。
第二個問題,是就業質量問題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在一項對山東淄博和四川成都中職畢業生畢業3年后就業質量的調查發現,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很高,就業率達97%,有的學校甚至接近100%。但在引入就業質量指標后,通過對包括工資、工時、工作環境、社會保險、工作穩定性等七個指標的調查,發現就業質量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比如,這些畢業生畢業3年時,工資大約2250元錢,每周工作時間達到58小時,換算下來每小時工資不到11元錢。
另外,中職畢業生,包括大學畢業生在內,非正規就業的比重日趨上升。國際上最新的概念叫非標準就業,在非標準就業中,確實有一部分屬于新經濟產業,這可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就業質量也不一定低。但從收入、工時等角度看,一部分大學畢業生仍然是被動的選擇,就業質量不高。
國家統計局委托中國就業研究所做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與教育部提供的數字——68%,沒有大的區別。但這里面,非正規就業或靈活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比例較高。
第三個問題,是農業對就業的影響
測算顯示,2015年后,中國農村富余勞動力出現遞減。但農業的問題非常復雜,其對就業的影響需要長期關注。比如,我國的大米等糧食作物本身競爭力不足,受到國外的競爭和擠壓。農業的出路,也是農民的出路,就是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而提高農產品競爭力,除了技術進步,就得引入機械化,實施規模經營和土地流轉。但如果農業要實施大規模的集約經營,要釋放多少勞動力出來?這將給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帶來一定的壓力。
第四個問題,是人工智能、機器替代勞動等技術進步給就業帶來的影響和挑戰。過去10多年間,我國的制造業都已經廣泛實施了機器化。服務業領域也面臨著技術進步帶來的挑戰。國內外的發展表明,機器替代勞動加速的標志是自動售貨機在服務業得到廣泛采用。當前,一些企業開始考慮機器換人,包括銀行都開始考慮引進機器人。從長期來看,這對就業會帶來負面影響。
對前幾次工業革命的研究發現,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影響是中性的,就業人數有減少也有增加。但這一次技術革命不同。談到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基本都是持悲觀態度,哈佛大學的Freeman教授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誰擁有機器人,誰將擁有世界”。有研究表明,人類工作的60%,甚至80%,未來都有可能被機器替代。這個問題,我們應高度關注。
完善制度深入研究就業新問題
要進一步優化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一些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一些議題還有待深入研究。
第一,要完善失業測量和統計。建議盡早公布調查失業率,同時,進一步完善現有登記失業率指標體系,增加就業質量的反映指標,比如工資、工時、社會保障、工作環境、工作穩定性和職業發展等。需要認識到的是,對失業率指標是否優良的判斷,不應過度關注其過高或過低,還應關注這一指標是否隨著經濟狀況變化而變化,隨著實際就業市場狀況變化而變化。因此,增加敏感度,或者增加與經濟變化的吻合度、測量的靈敏度,是未來相關制度、工作改進的方向。
第二,從長遠來看,需要加強對一些就業問題的深入研究,比如,非標準就業與標準就業是替代關系還是補充關系,新技術革命與就業是替代關系還是互補關系,關于過度教育和工作錯配問題,當前和今后就業結構優化指數議題,等等,都需要加強研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