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學也陸陸續續開學了
備受關注的就是各校的“第一課”了
今天小編搜羅了幾個學校,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第一課,名校校長都說了些什么吧~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
“綠色大學”:給新生埋下“綠色種子”
“前幾天與新生交流時,我問大家對仙林的第一印象,同學們告訴我綠樹成蔭,綠意濃濃,我非常高興。”在9月4日下午舉行的南京大學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陳駿院士告訴大家,今年是仙林校區開工建設10周年。他深情感慨到,從荒無人煙的山崗、濕地到今天建筑與環境渾然一體的綠色校園,得益于“綠色校園”建設目標,來源于因地制宜的規劃、節能環保的建設和對生物多樣性的強調。
他特別回顧了南京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臺灣“中央大學”發起成立綠色大學聯盟的往事,指出南大最終的目標不僅是綠色校園,而是建設一所綠色大學。“除了有綠意蔥蘢的校園環境,還要有務實創新的綠色研究,更要有風清氣正的綠色學風和生機勃勃的綠色文化,而最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出一大批有綠色理念,能夠造福人民的偉大學生。”
陳駿說,這樣一所大學的建成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大家要內化綠色品格,養成綠色習慣,肩負綠色責任,踐行綠色夢想。綠化品格首先需要清除心靈污染,“要靜下心來,心不靜就會‘心累’。功、名、利、祿給心靈增添了重重的包袱,只有丟掉包袱才能輕松愉悅地把讀書作為第一要務,唯有內心清澈平靜,方能潛心治學,寵辱不驚,成就自己的人生價值。”
綠色習慣指的是大家要“行樸”,“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力行簡樸,勤儉節約,減少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購物袋的使用,積極參與光盤行動,騎共享單車或者公共交通綠色出行,養成綠色習慣。”
綠色責任指的是在經濟轉型期南大人需要肩負的責任,“從現在起就要肩負起推動綠色科學研究,促進綠色經濟轉型,參與綠色文化傳播的重任。”
綠色發展離不開科學支撐和科技進步,陳駿希望新生們在師兄師姐積累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推動綠色科學研究向縱深發展。
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
“三本大書”:讓新生“立大志、做大事、成大人”
入學東大,你們即將進入嶄新的課堂、開啟人生的新篇章。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開學之初,希望你們預先讀懂三本書。
一是讀懂“時代”之書。當前,人類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如何在新的時代迎接新挑戰、引領新潮流、占領制高點,成為一個時代命題。時代賦予中國從大國到強國躍升的歷史機遇,也為你們展現出磅礴的舞臺,期待你們讀懂時代這本大書并始終融入其中。
二是讀懂“東大”之書。傳承千年文脈的東南大學歷經115載春秋,鑄就了“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的大學精神,先后走出了200多位院士,培養出“中國居里夫人”吳健雄等杰出校友。當前,東大開啟了“雙一流”建設的歷史新篇,期待你們讀懂東大這本大書并與之共同成長。
三是讀懂“自我”之書。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西方文化也把“認識你自己”作為醒世格言。期待同學們真正讀懂自我這本大書,以時代的使命和國家的責任為方向,確立好自己最有意義、最富價值的人生坐標。
在預先讀懂三本大書之后,如何做好一名時代的開拓者?如何度過大學這段美好的青春?張廣軍用“立大志、做大事、成大人”三個主題詞與同學們共勉。
“目標決定方向,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但往往在目標引領和危機驅動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張廣軍希望同學們的目標不應僅僅是找份好工作,而應在時代大潮中確立大志向,把自己淬煉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引領未來、造福人類的領軍人才。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張廣軍表示,希望同學們瞄準國際前沿,苦練扎實內功,不斷提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協作意識,切莫沉迷網絡,荒廢學業,辜負韶華。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
“文化名片”:為新生鑄造卓越底色
在南京理工大學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付夢印與新生一起分享了南理工建校64年來的三張文化名片——家國情、創新志、軍工魂。
他深情回憶,建校之初,毛澤東主席就將“強大國防、繁榮祖國”的使命和責任賦予了學校。從建國初期“中國兵器技術人才的搖籃”到改革開放“國防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再到新世紀“信息化武器裝備系統的引路人”,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南理工人從未缺席,服務國家戰略是南理工人矢志不渝的信仰和追求。
紀念建軍90周年大閱兵領銜方陣是99A式主戰坦克,它的前身99式坦克,彌補了我國與西方先進國家半個世紀的差距。而它的總設計師、南理工校友‘獨臂總師’祝榆生,以近古稀之年,花費‘十五年鑄就國之利器’,生動詮釋了無數南理工人的報國之志。
學校的名片,是一代代南理工人不斷書寫與傳承的,從跨入大學校門的這一天起,同學們也被賦予了青年知識分子的神圣身份。希望同學們涵養高尚品格,打好人生底色,從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美德中汲取精神力量。南理工校內兩位知識分子楷模李鴻志院士和王澤山院士,雖然研究領域不同,但身上最鮮明的標識就是忠誠于國。長期堅守國防科研一線,不畏艱險,不求個人名利,體現了知識分子愛國報國的品格風骨。
說了好幾個江蘇的
咱們再來看看省外的吧~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
向美而行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將在美麗的清華園展開新的人生畫卷。你們將在這里領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和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你們將在寧靜的圖書館里博覽群書,在熱烈的師生交流中求真論道,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增長閱歷,與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砥礪前行、揮灑青春、收獲情誼。我希望某一天在校園里騎車與你們偶遇,在游泳館里看見你們矯健的身姿。我更希望,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你們具有健全人格、寬厚基礎、創新思維、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我相信,你們會經歷清華新的變化,感受更好的清華,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為更好的自己,需要涵養性情、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先生認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發達,以達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與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美,引導人們超越自身利害的局限和有限生命的束縛;美,有助于拓寬胸襟、更新氣象,構筑豐滿、積極的精神世界。美育的首要職責是讓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賞美。希望你們從今天起,不僅能感受、欣賞水木清華的美,更能努力培育美的素養,塑造美的心靈。
你們要學會欣賞藝術之美和自然之美;你們要用心感受科學之美;你們要用一生去追求人性之美。同學們,世界是多彩的,希望你們與美相伴;人生是漫長的,希望你們向美而行。楊絳學長曾說:“我在許多學校上過學,最愛的是清華大學。”確實,在很多校友心中,清華園是他們最熱愛的地方。清華是這樣的美,入心入夢、終身難忘;清華更是孕育美的地方,無數清華人從這里出發,創造出美好未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你們來到科大,一定都有與科學相關的夢想!”在開學典禮的講話中,校長包信和院士和新生們聊“夢想”,期望大學生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從這一刻起,你們即將開始嶄新的旅程——從做題、考試到創新、創造,從依賴父母到獨立生活,從稚嫩懵懂到逐漸成熟——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包信和說,接下來的四年大學生活,將會成為最珍貴的記憶,“在最好的年齡去求知、去探索、去嘗試、去挑戰、去愛、去成長,還有什么比這更美好的時光呢?”
“你們來到科大,一定都有與科學相關的夢想!”包校長說,“當你們的知識范疇擴大,視野更加開闊之后,或許你們會有新的想法和更實際的目標,但是任何時候都不要丟掉你們純真的夢想、內心的志趣與純粹的好奇心。”他表示,學校也會為大學生們提供個性化的培養條件、國際化的學術視野、科教結合的實踐機會、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鼓勵同學們勇于創新、敢于探索。
看了這么多校長的講話
你是不是也學到了不少?
但是不要忘了
最關鍵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