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達國家高校紛紛赴經濟政治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辦學。這些高校的意圖是什么?他們的動機是否發生變化?海外辦學有何新趨勢?發展中國家的高校能否有所作為?在我們籌劃更好地利用國際教育資源,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之際,這些問題值得關注。
歐美高校為何熱衷海外辦學
■孫敏 王煥現
據“無國界高等教育觀察組織”最新統計數據,近幾年高校海外分校數量的增長幅度年均15%左右。在過去兩年中,因各自發展戰略選擇不同,個別教育輸出國高校在海外辦學方面選擇了收縮,但也有許多大學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選擇擴張,期望在海外教育市場的競爭中占得先機。教育輸出國高校熱情高漲,教育輸入國或敞開懷抱,或謹慎歡迎,發達國家高校赴經濟政治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辦學已然成為國際教育市場上引人關注的議題。
新趨勢
原有輸入輸出格局在改變
“無國界高等教育觀察組織”是關注海外辦學的主要機構之一。其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海外辦學的輸出和輸入國目前仍相對集中,但正在向更大的范圍擴展。
在全球162所高校的海外分校中,78所由美國高校開設,占總數的48%,其后是澳大利亞14所、英國13所、法國和印度各11所。與此同時,海外辦學目的國已達51個。40所高校的海外分校開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其中28所位于迪拜的國際大學城。其他海外分校數量較多的國家包括中國、新加坡、卡塔爾。
傳統的國際合作辦學主要通過“2+2”等校際合作方式授予學位。這種方式有費用低廉、風險較小的優勢。然而,現在教育輸出國高校普遍認為,直接在海外開設分校的高投入高風險也會帶來更高的回報。
現階段的海外辦學模式主要為“北-南”模式,即英美高校在亞洲國家開設分校。但是,最近印度和馬來西亞高校對海外辦學表現出濃厚興趣,多所印度高校已在迪拜創建海外分校,并且正在與哈薩克斯坦、哥倫比亞等國接觸,“南-南”模式正在形成。同時,相關領域專家對未來的“南-北”模式亦持樂觀態度,前不久馬來西亞林國榮創意工藝大學在倫敦設立了一所分校。
專家分析指出,在今后的10年中,各國經濟實力的消長以及各國出于政治和意識形態形成的結盟會對目前的教育輸出與輸入格局產生一定影響。中國、韓國、印度高校可能會成為在非洲開設分校的新力量,而拉美國家的教育流動可能主要限于拉美文化圈內部。新動機
教育資源跟著經費投入走
對于發達國家高校紛紛向外看的原因,《轉型期的教育:高校海外辦學及其趨勢》一書的作者之一克里斯多佛·里格羅斯認為,教育資源、生源及現階段教育經費投入之間的不均衡是高校海外辦學的內在動因,海外辦學是教育資源向著生源和現階段教育經費投入聚集地流動的表現形式。
一方面,大部分發達國家擁有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統,相對于人口數量和結構,其教育資源有較多富余。另一方面,受近年經濟狀況影響,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經費投入面臨較大削減。與之相反,新興經濟體學齡人口較多,教育經費充足,但教育資源的建設并不是依靠短期投入就能完成的任務,因而教育資源仍顯緊張。
“無國界高等教育觀察組織”的研究人員維羅尼卡·拉薩諾斯基認為,發達國家海外辦學的動機主要是:吸引當地生源,賺取學費收入,擴大學校聲譽,尋求合作機會。學費收入是最原始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動機,但從可持續發展考慮,海外辦學應該朝著更立體的方向發展,其創收作用會逐漸淡化,研究與合作等其他功能會慢慢加強。紐約大學校長約翰·塞克斯通將其海外分校看作“當地社會未來領導人的培養基地”,其阿布扎比分校的建立是因為“學校認為需要進入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
英國諾丁漢大學在中國寧波和馬來西亞的分校都是海外辦學中較為成功的案例。諾丁漢大學校長大衛·格林納威表示,海外分校已成為可靠的研究經費來源和吸引優質留學生的渠道。通過申請當地科研項目,海外分校為英國科研人員提供更多的科研機會,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已成功爭取到馬來西亞政府的熱帶作物研究項目。
格林納威指出,海外分校也可能成為將來英國學生留學的一個選擇。2010-2011學年度,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海外本科生學費約為8300英鎊,如果將國際交通費用和當地低廉的生活費用考慮在內,與英國學生在本土學校讀書費用不相上下,而國外學習經歷使未來就業更有優勢。此外,通過讓英國學生在海外分校就學,英國大學還可以規避英國政府對招生數量的限制。新問題
教育商品化沖淡政府責任
教育市場是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高校海外辦學的日益開展,在未來可能也會暴露出更多問題。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與加拿大大學教師協會聯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高校設立海外分校已成為教育私有化和商品化的重要途徑。許多英國高校的海外分校都是與私人資本合作建成,如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就是由莫實得控股有限公司所建,米德爾塞克斯大學已建成的毛里求斯分校和規劃中的印度分校都是與印度一家私營教育公司合作的結果。這份報告警告,如果政府把高等教育視為可以買賣的日用品,將導致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降低。
海外分校的學術自由、教工人權等問題也是未來可能面臨的一個挑戰。英國大學與學院聯盟表示,近期已經收到較多在英國高校海外分校任職的教職員工的投訴。最典型的例子是華威大學因新加坡社會“缺乏自由”而取消了在新加坡設立分校的計劃。紐約大學校長塞克斯通認為,這種做法是因噎廢食。他的觀點是,紐約大學的海外分校不會放棄該校的核心價值觀,但細枝末節的問題可以根據分校所在地的社會情況適當調整。現階段的海外分校專業設置相對集中,多屬于不涉及社會價值取向的學科,因此這些問題目前還不突出。
(作者單位: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