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高考狀元紛紛出爐,作為北京高考文科狀元,北京二中的熊軒昂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學校,他這樣的中產階級家庭,父母也是知識分子(外交官),又生在北京,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了極大的便利,又培養起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成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這一言論引發網絡熱議并受認可,有網友評論道:“說的有點扎心,但是很現實”,獲近六千贊。
澎湃新聞(thepaper.cn)查閱了“首都大學生成長跟蹤調查”項目,這項由中國人民大學自2009年開始的北京大學生調查項目,通過科學抽樣,有效樣本是來自北京地區15所高校4771名在校生,并隨后兩年進行回訪。數據顯示出,隨著家庭收入水平的下降,進入頂級高校,諸如清華、北大的比例逐漸減低。
香港科技大學吳曉剛教授2016年的研究發現進一步闡明了這種關系: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和居住地對于進入不同層次的高校仍然有直接的影響,但對進入什么層次的大學作用更加明顯是,是否來自重點高中,以及是否獲得高考特殊政策的照顧。
吳曉剛教授發現,不同類型的大學學生所就讀高中存在著巨大差異。清北及人大學生中,近80%來自于省級或全國重點中學,另有16%來自縣市級重點中學。而非“211大學”的學生中,僅有39.4%來自省級或全國重點中學,39.4%來自于縣市級重點中學。
重點中學在大學篩選過程中的作用可見一斑。吳教授認為,這一制度已對學生的能力進行了篩選,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削弱家庭背景對不同層次高等教育機會獲得的影響。
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清北學生中有72%是來自于省級示范性高中,是非省級示范性高中的兩倍多。
注:
調查樣本中15所高校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農學院,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