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大寧波理工學院發給新生的通知書中附有“致新生家長的信”,信中建議家長提供給大學新生的月生活費為600元,最高不超過1000元。記者調查60名廣東高校大學生發現,八成大學生的月均生活費超過600元,超三成大學生的月均生活費達到1000元以上。此外,隨著年代變遷,大學的“入學三大件”也發生著變化,總費用由百元上漲為數千元,甚至過萬元。
超三成大學生月均生活費過千
每月600元的生活費,對廣州高校的大學生來說,夠用嗎?羊城晚報記者最近在廣州高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共有60名高校大學生填寫問卷。結果顯示,35.19%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每月600元的生活費不夠用,50%表示勉強夠用,僅14.81%表示完全夠用。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廣州高校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父母親朋、兼職和獎助學金。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會計學專業學生鐘彩梅表示,當月不買衣服、鞋子等其他物品,僅僅是吃飯和買生活用品,絕對夠用。她透露,“大一大二時,還試過300元一個月”。華師地理科學學院大三學生陳敏如算了一筆賬:一日三餐,一個月大概450元,50元買日用品,還有100元買其他東西。不過,這600元的生活費,對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汪煥志來說,“勉強夠用,除非當月沒有班級活動,沒有娛樂活動”。
超九成大學生兼職賺外快
近八成大學生表示每月會超過600元。最多大學生選800元,比例達到22.22%;其次為1000元,比例為20.37%;同時也有16.67%的受訪者表示,月均生活費超過千元。值得注意的是,超70%的受訪者表示,每個學期要花300-500元在人情消費上。華師計算機學院大三學生宋文威告訴記者,每個學期都要送3-5次生日禮物或畢業禮物給同學和朋友。不過,也有女生在人情消費上很節儉。陳敏如說,同學生日時,會贈送書籍或者自己做的小禮物,比如賀卡和圍巾。“織圍巾的一卷毛線大概15元,書在網上買也不貴,這樣既省錢又有意義”。
此外,過半受訪者每學期要花100-300元購買書籍,31.48%的受訪者每學期花300-500元在網上購物。超九成廣州大學生為賺取生活費而做過兼職。鐘彩梅告訴記者,“上大學從未向家里要過一分錢的生活費,學費也基本是自己出的,全靠寒暑假做餐廳服務員、收銀員、家教等兼職賺來”。
入學“裝備”花費至少數千
隨著時代變遷,不僅大學生的月生活費在迅猛上漲,連入學的必備品也在悄悄發生變化。最近,微博“廣州吃喝玩樂全攻略”的博主張生為廣大學生彈響“大學入學變奏曲”,細數從80年代入學的舊三大件,到如今入學的新三大件,為大學新生們“進擊”入學裝備提供參考。
該博主張生提到,80年代入學的必備品為收音機、手表、鋼筆,花費約100元,而奢侈品為老式鳳凰牌自行車;90年代入學的必備品為傳呼機(BP機)、膠卷相機、手表,花費數百元,奢侈品則為“大哥大”;本世紀前十年入學的必備品為手機、臺式電腦、MP3,花費大約8000元,奢侈品為數碼相機;2010年以后,入學的必備品為筆記本電腦、彩屏手機、PSP等,花費數千至上萬元,奢侈品則為單反相機。
該微博細數的變化除了讓網友感嘆外,還勾起他們對大學時光的回憶。“在2000年,入學能擁有一臺臺式電腦,已經很不錯了!”網友肖彬說,好羨慕現在的大學生,用的裝備比自己入學時的高檔得多。而網友“Jobaby的我”則表示,“上大學時能拿個小手機,已經很招搖啦”。有大學新生表示,要給爸媽看看這些入學裝備,讓他們早有心理準備。
不過,也有大學生認為,沒必要花錢買齊這些東西。陳敏如告訴記者,自己是大學軍訓后才把電腦帶回學校的。她表示:“作為過來人,真覺得設備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要準備好一顆走進大學的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