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擇校”大戰的硝煙還沒有散去,“分班”大戰又拉開了序幕。新學期就要開始了,這兩天很多學校都開始了分班。按常理,電腦隨機分班,按照男女生比例來分班,應該是相對公平的一種分班方式。但是有的學校是按學生父母的學歷和職業來分班,聽著就覺得不可思議。據《春城晚報》報道,某小學把新生家長的學歷和職業進行整理,并據此來進行分班。
其實,廣州的學校也不乏這些分班的亂象。記者最近也聽說了這樣一件事:某家長為了孩子上小學斥巨資購買了學位房,讓孩子成為了地段生。可他一打聽才知道,該學校擇校生分的班要比地段生好,于是,他又花費了一筆不小的擇校費,情愿讓孩子成為擇校生,分到更好的班上。這位家長的做法確實有點極端,可也確實反映了部分學校分班的現狀。記者又詢問了一些身邊的家長,他們都表示,某些學校按家長身份地位分班已經是大家心知肚明了,分班成了名副其實的“拼爹”大戰。如果說小學生分班最多就是照顧人情的話,中學拼成績分班就是默認的潛規則了。
古語云: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和興趣愛好,如果按照孩子不同的特點和興趣愛好等因素來進行適當的調整分班,還有可取之處。或者就采用電腦隨機分班或按照男女生比例來分班,這樣家長也不會有任何意見。其實,家長之所以特別在意分班,主要是因為其背后的教育資源分配。各個班的師資資源配備不一樣,有教師子女和領導子女的班級硬件設施和老師資源就要好一些,家長當然擠破了頭想把孩子往這樣的班塞。如此分班,不僅造成了學生當中的不平等,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而且帶來老師之間的各種各樣的矛盾,最終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孩子。
其實,老師沒有最好,只有適不適合孩子的老師。這一點,許多家長心里其實也是很清楚的,別把讓孩子進好班作為提升孩子成績的法寶。與其絞盡腦汁把孩子送到不適合的班級,倒不如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比擇班更重要。說到底,學習要靠自身的努力。
而從學校角度來說,要想讓大家對分班的爭議少一些,最關鍵還在于教育資源均衡分配。不可否認,同一所學校的老師,其資質也會略有不同。學校不妨進行均衡一點的搭配,讓每一個孩子受到相對比較公平的教育,而不是把好老師都集中在某一個重點班。
相關新聞:
小學分班拼爹,高中分班拼分
初中新生分班,既拼分又拼爹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