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過后和錄取期間,總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情,設局詐騙。記者梳理了10大高考招生常見騙局,提醒家長謹防“分不夠,錢來湊”的虛假招生承諾,面對騙子的花招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長保持理智,切勿盲從。面對高考詐騙,你怎們看?
據報道,高考后,有騙子將實施詐騙的目標鎖定在高考成績不理想或填報志愿不理想的考生上,一些家長因此中招,所以,這類考生以及家長們,要格外當心啦!小編為您總結了高考結束后,六大典型騙局,家有考生的您,可一定要看仔細啦!
騙局一:自稱軍校機關或招生部門人員,謊稱有“內部招生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
故事:
據報道,女兒高考成績很不理想,家長吳先生四處找朋友幫忙,朋友介紹了賈某,他聲稱自己是軍隊的少將,認識一個學校的校長,該校專門為部隊提供委培學生,每年開辦兩個班,今年還剩3個名額,其能夠幫忙給吳先生的女兒辦理入學事宜。吳先生深信不疑,依約支付了數萬元費用,女兒就讀后發現,學校根本不像正規學校,吳先生查學校背景時發現,學校并非給部隊提供委培學生,學生畢業后也并非直接到部隊就業。
小建議:對“特殊人士”要保持警惕通過正規渠道解決問題
家長對于身邊出現的具有“特殊身份”和資源的熱心人應提高警惕,特別是熱衷于打聽孩子的成績和理想高校,如果接到一些陌生號碼發來的可運作上名校的推銷信息時,一定要保持警惕。如果確定需要在入學問題上得到幫助,建議考生和家長與相關高校負責招生的部門進行聯系,核實學院設置、招生政策等信息,也可借助互聯網多方查詢類似的招考信息。
騙局二:謊稱能辦理藝術、體育、小語種等各類“特長生”加分
故事:
近年來,國家對高考加分采取了“瘦身政策”,一大批加分項目被取消,打亂了不少準備走此“捷徑”增加自身競爭力的考生以及家長的計劃,沈陽的張女士為了孩子能在高考中占據點優勢,多年培養孩子體育特長,而且孩子又獲得過省級優秀學生。她聽親戚說,有人能幫助孩子辦理特長生加分。張女士趕緊聯系交了錢,后來咨詢招生錄取部門才得知,早在2014年,教育部聯合多部門就下發文件,取消了體育特長生和省級優秀學生的加分政策。
小建議:特長生加分無“特殊途徑”
除了像文中,張女士遭遇的騙子那樣,以謊稱能辦理藝術、體育、小語種等各類“特長生”加分為由行騙,有的還會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長生”資格證書,以此騙取錢財;還有的騙子會冒充高校招辦工作人員,租用辦公地點、考試場地,設立小語種、藝術類提前招生考試現場,私自組織考試,騙取考試費和錄取費。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長,任何個人和機構都不可能通過“特別途徑”加分。
騙局三:偽造錄取通知書
故事:
德州晚報曾報道,2015年參加高考的德州某中學畢業生小于,在當年7月忽然收到一封來自北京某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根本沒報這所大學,怎么就收到錄取通知書了?”小于表示,這所學校之前不知從哪得到她父親的電話,專門介紹學校的情況。“當時他說可先發學校簡介給我們,就告知了家庭地址,誰知五天后就收到這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小于看著通知書,覺得有點離譜,既然沒有填報,何談投檔成功被錄取呢?
小建議:收到通知書先求證切忌盲目匯錢
有些騙子會混淆學歷與非學歷教育,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和教育機構故意混淆成人高考與普通高等教育學歷性質,以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區別,以預科班等“入學通知書”、“學習通知書”蒙騙考生及家長。還騙子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事先打入銀行賬戶內,以此來騙取考生以及家長錢財。
騙局四:發送虛假查分網址,根據家長填寫的個人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故事:
2016年8月,山東省臨沂市考生徐某某被犯罪嫌疑人以發放助學金的名義,實施電信詐騙騙走9900元。案發后,徐某某與父親到公安機關報案,回家途中出現心臟驟停,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經過公安機關大力偵查,8月底,7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落網。
小建議:高考后警惕電信詐騙不明短信網址要留神
除了像上面案例中的這種電信詐騙,高考結束后,如果在官方發布成績之前,收到了“提前查高考分”的短信或看到此類網站鏈接,也要注意了。此類網站往往是詐騙分子通過制作與正規查分網站非常相似的網頁實施詐騙,誘騙考生及家長點擊進入,從而盜取考生手機號、身份證、銀行賬號等個人信息并販賣,或者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騙局五:以高考為由頭的“木馬”詐騙
故事: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曾經報道過有關高考“木馬”詐騙的騙局,重慶九龍坡區的李女士,她的女兒于2016年參加高考。在女兒參加高考前夕,她的手機突然收到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說是可以查看女兒的高考體檢報告。可是,李女士點開鏈接以后,銀行卡上的五千元錢竟不翼而飛。
小建議:陌生鏈接不要輕易點小心錢財受損
以高考為由頭的“木馬”詐騙成為新型詐騙方式。詐騙者向考生和家長發送帶有木馬鏈接的短信,或者在網站上設置一個誘騙性的木馬鏈接。家長點進去后,木馬程序便植入手機,獲取關聯銀行卡等信息,通過攔截獲取支付驗證碼,經網購消費變現或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紅包轉賬提現。各位考生和家長需注意,遇到帶有鏈接的信息,務必謹慎點擊。
騙局六:以“自主招生”名義行騙,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
故事:
據報道,2016年,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自主招生的詐騙案。據了解,凌某通過和自己當高中教師的同學聯系,讓他給自己提供有錢的學生信息,然后凌某通過一些所謂的“相關資料”,騙學生家長說能保證孩子上某大學,于是向家長收取高額費用。
小建議:自主招生非“自由招生”高考招生陽光透明
各位考生和家長注意,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或“隨意招生”。自主招生具有嚴格的條件限制,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都可在教育部官方網站上查詢。符合試點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條件的考生,還需參加相關高校組織的文化測試、面試,經審核后才確定自主招生資格。
“根據教育部規定,常規錄取結束后,高校本科層次招生一律不補錄。 ”黃山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副支隊長余中奇說,所有招生計劃都是由國家統一下達并向社會公布,未經國家批準或者未向社會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且今年國防部已明確發布,從2017年起不再從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定向招收國防生,也不再從在校大學生中考核選拔國防生。因此,所謂的“自主招生指標”“內部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和“國防生指標”都是不可信的,家長和考生一定要擦亮眼睛,切勿上當受騙。小編提醒,如考生或家長發現已經上當受騙,要妥善保留相關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短評:防騙意識不可無
小編認為,面對形形色色的詐騙,多一些防范心理并不為過,否則一旦上當受騙則追悔莫及。同時,也希望我們的有關部門對各種各樣的詐騙活動進行嚴厲打擊,只有形成強大的震懾力,犯罪分子才不敢輕易地造次。后高考時代防騙意識不可無,全社會都要繃緊“防騙”這根弦。
網友觀點:
@Not螺絲:高考沒捷徑,有捷徑誰還參加高考啊
@寒夏夜澤:知道是騙子還讓招搖撞騙?
@甘之如飴哈哈哈:所以為什么不能管控販賣個人信息?
@壞攸靈:會被騙的就不會關注這些了。還是需要提高宣傳力度啊。特別是信息不發達地區
@摩羯_狼:首先,這是犯法的,其次,一般找到的人都是假的
@蛋餃小能手:忠告:沒考上本科的同學一定要讀正規的大專,不要去信一些能讓你有本科文憑的話,想要提升學歷方法有很多,大專畢業或大三都可以轉本升本的,拿到國家認可的本科學歷就可以考研究生。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而被騙。(以上觀點僅限網友個人,不代表本網立場)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