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微電影勾起學生求知欲
訊伴隨著悠揚的樂曲,身著禮服的大學生簇擁著自己的指導教師如明星般走過紅毯,在展牌上鄭重簽上自己的名字。日前,作為河北大學思政課實踐環節教育教學改革活動之一,“繁星獎”思政課微電影節頒獎典禮舉行,給校園帶來了歡樂。
思政課如何對大學生更具親和力、吸引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013年,河北大學開始微電影教學改革探索,拓展思政課實踐環節內容,一改以往只撰寫調研報告的形式,大學生組團隊拍攝相關內容微電影也可以拿到學分。當年7月,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柴素芳組建的“微電影教學法創新團隊”拍攝首部微電影《幸福時光》,拉開改革的序幕。
“過去我在課上講幸福觀,傳統的理論灌輸往往收效甚微,沒想到拍微電影激發起了大學生的熱情和興趣。”柴素芳說,“拍攝時,學生們樂在其中;觀看后,大家討論熱烈,微電影教學改革觸動了青年學生的興奮點和求知欲。”
據統計,在2014—2016年暑期實踐教學中,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指導超過萬名學生拍攝契合教學內容的微電影1700多部,每學期有超過70%的大學生選擇以拍微電影形式獲得實踐環節學分。
大學生拍攝的影片題材豐富多樣,既有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遠方,遠方》,又有體現用汗水洗盡青春迷惘的《春天里》;既有小專題、微視角的《以愛為家》《拼桌戀人》,又有大題材、大視野的《涿鹿、高陽、固安在京津冀》《逐鹿南海》。拍攝過程中,無論是哪個專業學生,不管拍攝鏡頭是否專業,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學生的參與熱情高、劇本構思巧、思想收獲多。
“在收集材料、實地拍攝和與老鄉們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精準扶貧,大山深處不再是愛的荒原;道路自信,中國特色彰顯制度優勢。”到太行山區顧家臺村拍攝反映精準扶貧題材的《大山深處》“劇組導演”、2014級質量管理工程專業學生侯恒敏說。
“我們會警惕過度娛樂化帶給思政課偏離理論系統性和思想深刻性的傾向,但在‘微’時代背景下,對思政課如何采取多樣化形式取得更好教育效果的探索不會停止。”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黃云明說。
“100多部學生微電影作品已放到校園網上,點擊觀看率和互動情況甚是喜人。今后,我們計劃將部分優秀作品納入到課堂教學中。”柴素芳說,學院已經開始著手籌劃布置今年暑期相關活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