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經濟發達地區應該先行先試,率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和路徑,為我國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經驗借鑒和路徑選擇。一方面,由于發達地區基礎良好、潛力巨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條件比較成熟;另一方面,相較于欠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先期面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需要通過創新驅動引領發展轉型升級。
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是高水平科技創新的主要源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也是服務發展、惠及民生、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實施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高水平科技與高素質人才的支撐,這給高校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也提供了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廣闊空間。高校需要主動適應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擔當起改革發展的人才庫、科學技術的創新源、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功能,概括起來,即做好“三提升、三提供”。
一是要提升人才培養的“契合度”,提供人才支撐。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作用,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高校要積極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努力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建立學科專業、類型、層次和區域布局動態調整機制。統籌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開發規劃,加強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培育重點行業、重要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組建校地、校企教學聯盟、高校教學聯合體,共建教學實驗室、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流動站等,推行訂單培養、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等教學形式,推進高校同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協同育人,有效促進高校人才培養鏈與行業產業鏈對接。健全完善科研成果管理機制,規范高校科研成果的使用、處置和受益,完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獎勵機制。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健全融理論教學、實訓實踐、平臺基地、支持保障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加快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
二是要提升科學技術“創新度”,提供科技支撐。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高校創新源頭作用,積極促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引導高校以支撐和引領產業創新為主攻方向,發揮高校知識創新主力軍、技術創新的重要方面軍、科技成果轉化生力軍的作用,用創新成果引領支撐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加強高校學科交叉,推動跨學科、多領域的前沿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催生原始創新成果。轉變高校創新方式,以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為載體,以創新資源和要素的有效匯聚為保障,提升高校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鼓勵、引導、組織高校突破地區、行業、學校和學科等壁壘,與國內外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力量緊密合作,圍繞國家、區域、行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和關鍵共性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和聯合科技攻關。引導和支持高校參與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政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三是要提升決策咨詢的“精準度”,提供智力支撐。發揮高校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依托高校學科門類齊全和特色學科重點實驗室集中的優勢,打造精品化學術載體和智庫。強化智庫決策咨詢功能,提升智庫決策咨詢研究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和特色性。在研究定位上,要聚焦主業,策應國家戰略,圍繞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在研究內容上,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為創新驅動發展規劃設計、機制創新、方向路徑和精準推進做好咨詢資政服務。在研究方式上,要深化與國際、國內智庫間的合作,建立開放的互動合作機制,共享研究資源,協同聯動,打造多元化學術平臺。在擴大影響上,建立智庫與決策部門交流合作與溝通聯絡機制,充分發揮現代媒介和載體的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多載體的成果報送、推介與發布機制,增強傳播效果,引起政府和社會的了解和重視。(作者單位:江蘇省教育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