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近幾年熱度很高,因為很多不錯的院校都把生源留給這些“提前錄取”的尖子生,有條件的同學都想分一杯羹,而這些人中不乏本科院校非重點,不是211也不是985的同學,他們想要擠進“上流”名校,扭轉自己的命運,對于非211、985院校的考生來說,保研本就處于劣勢,起點低,該怎么才能扭轉劣勢呢?提三個建議,希望這部分考生能夠把握并發揮自己的優勢。
一、過硬的自身條件
雖然本科院校不占優勢,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即使要求211、985,如果自身條件很優秀,完全可以打破這條限制。如果確實自身條件一般,也沒有科研,沒有論文,沒有項目,沒有交流經歷等等,那抱怨也沒啥用,畢竟好的學校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因此對于雙非的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觀地評價自己,不能由于一些學校要求211,就直接放棄。目前不少學校也陸續放棄了211、985的這條硬性規定。即使沒有放棄的,給他們招生負責人聯系,給的答復也是:可以報名,我們擇優錄取。很顯然可以看出,沒有任何絕對的,只要你條件過硬,那么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二、利用好本科院校的資源
關于這點一個學生做的就特別好,雖然我本科院校不是211,但是我有很多老師都是從我想去的院校畢業的,中國的學術圈子就那么大,自己的老師肯定最了解你的優勢和情況。那么ok,我可以讓他幫我寫下推薦信,然后說明自己的情況,希望得到他進一步的推薦,比如給目標院校熟悉的導師發個郵件,安排下拜訪展現自我等等很多我們可以做的。隨著這種資源的流轉,大致需要2-3個人,你就會發現自己就能接觸到目標院校的核心人員了。然后我們靠著自己過硬的實力去盡情展現自己。因此,當我們把注意力全部放到目標院校沒什么用處的時候,不妨回頭看看自己身邊的資源,詳細了解下比較牛的導師,總會發現一些驚喜的。
三、利用好信息優勢
其實一些雙非的學生非要上最好的學校最好的專業,我是不太贊成的。院校真的比專業重要的多,比如經濟學下面的二級專業,在研究生所學的課程基本上差不多。就業跟金融學更是差不多。很多學生還是認為專業影響很大,這是不對的。即使學校平臺,每年出來的人,也根據自身能力的大小,而就業差別很大。因此希望雙非的學生能避開最激烈的競爭,先進去,然后專業問題真不是什么問題。在我記憶中不然學生從化學、核物理專業轉到了金融經濟的不在少數。我們要善于彌補自己的劣勢:,財政金融學院的金融專碩、比如去年某名校商學院的市場營銷、勞動關系學院的勞動關系,著名財經大學的國際貿易等等沒有招滿,因此做為雙非學生如果能有效利用這些信息無非是很有用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