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校軍訓將與學分脫鉤 引發“軍訓是否該取消”爭論
廣東高校軍訓課程,將不再與學分掛鉤,軍訓可能會成為選修課。廣東省12日正式下發《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擴大和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促進高校加快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將逐步放開對心理健康、軍訓、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等課程學分的硬性規定。
在部分人看來,大學軍訓在當下并無嚴格存在的必要,取消也未嘗不可,從而引發熱議。大學軍訓課是否真的應該取消?
大學軍訓史
新中國曾前后三次
試點高校學生軍訓
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前,現代學校軍訓制度已經出現。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后,蔡元培提出“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其中的軍國民教育就是倡導對國民實施軍訓。
此后,學校軍訓一度中止。抗日戰爭爆發后,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規定各高校軍事科每學年設定為三個學分,高中以上軍訓不合格者不許投考大學。
在新中國成立后,大學軍訓經歷三次試點后方才普及。
1955年7月30日通過的新中國第一部《兵役法》規定,高等學校的學生,應當在學校內受軍事訓練。同年10月,確定開展學生軍訓的試點工作。但在1957年6月,國家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和國防部決定停止軍訓。
上世紀60年代初,經國務院批準,全國53個大中城市的38所高等院校和70所高級中學或中等專業學校的一年級學生,進行了軍訓試點。
1981年,中共中央下發文件,明確高校的學生軍訓要納入教學計劃。
1984年10月通過的《兵役法》要求學生接受基本的軍事訓練。于是,1985年起開始組織第三次學生軍訓試點工作。
此后,軍訓大綱也先后于1985年、1987年、1995年、2001年四次修訂,大學軍訓從專業性的軍事教育逐漸過渡到普及性的國防教育。到2005年,全國所有普通高校,都要普遍開展學生軍訓。
是否軍訓學校將有話事權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擴大和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促進高校加快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提出,將加大力度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是否軍訓學校將有話事權。按照意見,廣東將逐步放開對心理健康、軍訓、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等課程學分的硬性規定,對相關課程進行必要的統籌和整合。這也意味著,軍訓將不再做硬性學分規定。
在華南師范大學張敏強教授看來,軍訓對于鍛煉學生意志,培養團隊精神有積極作用。他認為,文件并非要取消軍訓,而是讓軍訓學分與畢業、學位脫鉤,軍訓未來可能會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
高校新生軍訓已是高校多年的重要的必修課。去年2月,教育部發文要求,高校要把軍事訓練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3周,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4天。
在廣東,除僑校暨南大學享免軍訓“特權”外,一般高校都需新生參加軍訓。
一般來說,軍訓在新生入學后便要進行,因此多安排在每年的9月份前后。但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是例外。中山大學實施三學期制改革后,在兩個長學期中增加了一個夏季短學期,軍訓就安排在7~8月份的短學期。華南理工大學則已多年新生軍訓都調整在第一學期結束的1~2月份舉行,是為冬季軍訓。
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持續下降
近年來,有關軍訓的討論愈發多了起來,更多是圍繞其是否有繼續實行的必要性。
有關軍訓中暈倒甚至死亡案例時有發生。北京大學2011級學生參加兩周軍訓,近3500名學生累計看病超過6000人次,特別是第一周,暈倒者眾多。2011年,上海海洋大學大一男生在軍訓結束突然暈倒,送醫院后搶救無效離世。
軍訓的一大“敵人”是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來持續下降,與1985年比,肺活量下降近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成績分別下降10.3%和10.9%。
為此,高校不得已將訓練強度下調,以免出現意外事故。廣東一所知名高校,十年前軍訓課程中的長途拉練為28公里,一瓶礦泉水一塊壓縮餅干走完全程,如今則只需在廣州大學城繞著外環走一圈。
專家說法:軍訓含義獨特其他課無法代替
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增俊教授認為沒有取消高校軍訓課的必要。他說,軍訓對學生成長有獨特的含義,其他課程無法取代,諸如團隊合作的訓練,規范行為的訓練都很必要。不過,各高校在軍訓課上也不一定要統一做法。
有人認為可以將軍訓時間調整到秋冬以躲避炎熱天氣,馮增俊并不同意。“在炎熱天氣下訓練是現在學生少有的機會,在做好后勤保障的前提下吃點苦其實并沒有什么,我們讀書軍訓時很熱但沒人認為不應軍訓。”
南方醫科大學副校長文民剛教授也認為,軍訓課是國防教育的一部分,是必須的,不管選修還是必修,都應有學分的要求,達到一定的學分才能畢業。大學生要成為合格的公民應有國防教育,不過軍訓教育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