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求職,最近小編也在后臺收到了很多來自大三、大四童鞋們的留言。
有非新聞專業出身的同學想當記者但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同學在糾結是去傳統媒體好還是應該選擇新媒體,有的同學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
小編覺得每個即將踏入職場的大學生都會經歷一段迷茫期,所以不必為此感到焦慮。如果你是一名致力于從事傳媒行業,甚至想在國際新聞圈立足的學子,不妨來聽聽美國“新聞怪杰”邁克·華萊士給媒體新人的幾條建議吧!
第一份工作怎樣選?
總有人問我,如果你最終想要在一家大型報紙、雜志或者通訊社工作,什么是最佳的職業道路?要從小城市的一個小報社或者通訊社的小記者做起,還是從一家大型報紙、雜志或者通訊社的助理做起?
事實上,任何一條路都是行得通的。
在我們認識的新聞界從業人員中,大多數人的職業始于小型機構,然后一路走向大型機構。“我常常對年輕人說,先入小池塘,在一個較小的池塘里身負較大的職責。”華萊士說,“如果你有一技之長,尤其是善用網絡和視頻,你的才華必定會被發掘,你一定會在你的職業道路上越走越好。”
過去,從小地方開始做起意味著在一家城鎮的小型報社或小型附屬機構里工作。但現在,它意味著入職一家剛起步卻富有前景的網絡新聞機構或創業公司。原理是一樣的。這并不意味著你沒法從一個大型新聞機構的底層開始往上升遷。琳達·梅森就是一個例子。她從CBS新聞部的一個文員開始做起,最終成為CBS的副總裁。
成為某個報道領域中的行家
另一個讓你的工作引人注目的辦法,就是成為某個報道領域中的行家。這個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法律、體育、科學和環境。但你必須對這個領域非常感興趣。
約瑟夫·坎貝爾(美國比較神話學大師)教授告訴學生們去“追尋你自己的幸福”。我也全力支持這條忠告。要想獲得專業知識,你可以去進修或者就職于新聞業之外的行業。例如,如果你花一到兩年在美國國會大廈工作,你一定會獲得很多內行人才懂的知識,這些知識足以讓你今后去報道有關國會的新聞。
《紐約時報》的克里斯托弗·奇弗斯在成為記者之前曾是海軍軍人。他說他的海軍生涯經歷經常能幫到他的記者工作。
舉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Beslan siege)的報道為例。當時超過1200人在俄羅斯南部的一所學校被扣為人質。這個學校布滿了炸彈,其中幾枚在劫持事件的最后一天爆炸。
“由于對武器和戰術有了解,我們更容易理解在那一天里發生的種種,并且從事后的眾多荒謬之說中整理出有效信息。”奇弗斯解釋道,“關于這次劫持和最后一場戰斗,政府和為數不少的記者散布了許多匪夷所思的消息。要不是我了解武器,我也很可能像大多數人一樣被他們的故事牽著走了。”因為對別斯蘭人質危機的報道,奇弗斯毫無意外地獲得了兩個國家級新聞獎項。
鍛煉海外報道能力
海外報道能力是一項非常棒的專長。如果你擁有在海外國家工作的知識和技能,尤其當這個國家經常出現在新聞里的時候,你的職業一定會蓬勃發展。但你必須會說當地的語言,才會真正具有雇傭價值。
貝絲(福特漢姆大學新聞學教授)還記得她在莫斯科的前兩年,因為不會說俄語而屢屢受挫。“我跟著一位老師學習俄語長達十年,”她說,“大概在最初的兩年時間中,我必須使用翻譯。但之后我的俄語越來越好,已足夠獨立完成采訪。我曾經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一遍我需要用到的詞,所以我睡覺時,俄語字典往往會放在我的床頭柜上。”
為了在海外順利報道新聞,你還必須了解當地的文化和歷史,以及那個國家的風俗。你還需要花時間來建立人脈,花時間來認識報道的細微差別。海外報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完成的。但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將幫助你在職業階梯上快速上升。
在記者生涯中,你有時候會感到非常沮喪、難以出挑、難以升遷,也很難拿到好的選題。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你甚至很難找到一份工作。在我們的職業生涯里,我們都做過一些我們不太喜歡的工作或者覺得很難在職業的階梯上往上爬。
邁克·華萊士花了好幾十年從密歇根州大急流市(Grand Rapids)內一個小型廣播站的播報員成為CBS新聞的明星記者。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花心思提升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并且相信你獲得的知識終將為你帶來職業回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