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臨近,臺灣有關機構8日公布的兩份調查顯示,臺灣女性上班族面臨“生不出、養不起、帶不了”三大無奈,嚴重影響生育意愿。即使已經生育的職場媽媽也面臨家庭、事業雙重壓力,十分辛苦。
近五成受訪者未能如愿實踐產后規劃
臺灣1111人力銀行公布的一項訪問874名女性上班族的調查顯示,高達22%的受訪者不想生育,主要原因依次為“經濟狀況不佳”“期望保持生活品質”和“政策與制度不明”。從生育年齡上分析,受訪者平均計劃在31歲左右生育,影響生育年齡選擇的首要因素是“存夠錢,經濟穩定”。有生育規劃的受訪者中,15%延后計劃,在這部分人中有56.4%是因為“生不出來”,38.3%是因為“經濟狀況不佳”,18.2%受困于“沒人幫帶小孩”。
另外,在78%有意生育的受訪者當中,超過61%希望有2個小孩,29%只想生1個小孩,整體而言預計生育1.82個小孩,低于人口替代率水準。此外,醫療農牧、貿易流通、民生服務等行業從業女性的生育意愿最高。
該調查也顯示,有生育計劃的女性上班族,對生育后職業生涯規劃各不相同。37%受訪者選擇“請育嬰假,三年內回到原職場”,32%選擇“產后立刻回到工作崗位”,31%選擇“放棄正式全職工作”。但是,43%的受訪者未能如愿實踐產后規劃,主要原因分別是“經濟壓力大必須增加收入”“無法兼顧職場與家庭”和“不想放棄工作”。
多數媽媽重回職場,是為了分擔家計
臺灣YES123求職網公布的涵蓋936人的“職場媽咪甘苦與人生規劃調查”顯示,54.7%的受訪職場媽媽說,一整年中沒有一天能真正休息。22%職場媽媽坦言,家庭事業的雙重壓力已達到無法承受的程度。高達88.6%的職場媽媽透露“曾有過離家喘息的念頭”。
該調查還顯示,多數媽媽重回職場,仍是為了經濟考量。高達81.3%的受訪者表示重回職場是為了分擔家計,其他原因依次為“經濟自主”“不想與社會脫節”和“享受工作成就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