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心愛的班友們就要畢業離校了,我有很多想法、理念告訴你們,希望你們能吸取我的經驗,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好……”這是廣東醫學院黨委書記江文富作為人文與管理學院2008級(12)班的“班友”,勉勵即將畢業學生的話。
同江文富一樣,作為普通“班友”,和學生們交朋友、談心,引導他們“在陽光路上走正、走穩、走遠”的,還有學校其他100余名領導干部。2011年,廣東醫學院建立領導干部聯系班級制度,105名處級及校級領導干部直接成為108個班級的學生“班友”。目前,領導干部們通過電話、短信、QQ、電子郵件、走訪、隨堂聽課、主題班會、座談、茶話會等方式,開展班級活動近千次。學校通過調動并發揮領導干部的積極性和示范引領作用,改變輔導員單一管理的模式,探索出了一種新師友關系,營造全員育人新模式。
聯系班級“接地氣”,領導“班友”顯“神通”
60后、70后的領導干部怎樣和90后學生縮減年代差,做良師兼益友,是很多“班友”在跟學生們打交道時留心的一個問題。學校領導干部帶著感情去做學生工作,丟掉架子減“官氣”,放下身段降“傲氣”,深入師生接“地氣”,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探索、創新和嘗試。
兩年來,領導干部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主持主題班會、討論會、現場辦公會,有的與學生一起清潔教工宿舍區的衛生,帶頭為困難學生捐款,有的與學生一起開展學習研討、郊游。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一些新的交流形式。學校第二臨床醫學院黨總支書記鄧樹勇,每天都有一份特殊的“早餐”和“夜宵”——閱讀學校的“南海潮BBS”,了解學生們的思想情況,并及時回應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和建議。他以“誠實”為網名,發帖、回帖10000多條,深受學生“粉絲”的喜愛。
學校領導干部和教師也利用網絡平臺和現代通訊工具和90后“班友”溝通交流,不少干部還把自己的電話、QQ號等印制成卡片發給學生。隨著微博持續升溫,很多領導干部開通了微博,接受學生評論、私信提出的問題疑惑,并一一解答。
亦師亦友,學生成長不迷茫
在以往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學生的管理、教育、服務等工作大都壓在了輔導員身上,學校機關干部很少直接跟學生打交道,往往把學生當作被管理的對象,忽略自己在管理過程中的育人職責。廣東醫學院通過建立領導干部聯系班級制度,直接參與學生工作,及時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把育人工作貫穿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各環節,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上給以關注、呵護和引導,讓學生在成長路上不迷茫。學校學工部部長譚秋浩說:“也許我們的大樓不夠多,大師和‘大家’的數量有限,但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學校師生親如一家,大愛溢滿校園。”據介紹,學校每位領導“班友”要定期填寫“廣東醫學院黨政領導干部聯系班級情況登記表”,并及時報學校學工部,定期在學校辦公網匯總公布,接受監督。領導干部在落實聯系班級制度中的表現和成效,將作為其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并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
傾聽學生心聲,打造全員育人新格局
領導干部聯系班級制度的重要成效之一就是強化了行政管理人員的育人責任。在與領導“班友”交流中,一些學生直接指出了學校管理方面的問題,例如宿舍太過悶熱,有蚊子;食堂的飯菜比較單調,需要及時調整;冬天熱水不夠熱,電也不夠用,宿舍樓頂水池漏水等。
“以前,學生遇到此類問題,只能向輔導員反映,輔導員再向相關負責部門反映。而領導干部聯系班級制度建立后,學生多了一個反映途徑,能把一些相關信息直接反饋到學校層面,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該校一名學生對記者說。
此外,領導“班友”們還擔任了學生的心理輔導員、就業指導員、情感疏導員、做事做人引導員等,從學生進校到就業,從課內到課外,從學習到生活,無不滲透服務育人的理念。
據介紹,領導干部聯系班級制度是廣東醫學院全員育人的開端。全校近600個班級,第一批僅有108個班級安排了“班友”,不少班級有“意見”。于是,二級學院也開始效仿,開展了“黨員教師聯系班級制度”,安排教師成為“班友”。接下來,廣東醫學院爭取每個班級都安排一名“班友”。
記者了解到,該校最近又推出了領導干部聯系教研室制度,進一步密切聯系教師,及時解決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營造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