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初中、小學要擇校,甚至幼兒園都有‘擇園’,這里面有些問題很突出。”近日,在廣東省人大茂名團分組討論會議(同時為媒體開放日活動)上,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實驗中學校長鄭熾欽對教育債務、擇校和異地升學三大問題,提出很多看法。他透露說,廣東實驗中學高中校區投入政府借貸占了四成,相應的,高中四成的學位,都被拿來高價“出售”用于還貸。對于高價售學位的說法,省教育廳一負責人稱“非常不贊成”。
希望今后五年教育負債零增長
“廣東從2009年開始,就陸續出現了教育債務問題。學校學位由原來的公辦,轉變成了現在的‘民辦’。我們的高中學位有四成在還貸款。”鄭熾欽的發言,頓時令茂名團會場鴉雀無聲。他介紹說,廣東實驗中學采用貸款辦學方式,建設高中校區,總投入約2.9億元。
“其中,省政府投入8500萬元,芳村區政府(現已并入荔灣區)投入3000萬元,約占整個投入的40%。”而這些錢,全部來自于銀行貸款。“相應的,就拿了40%的學位高價‘出售’,全部用于政府還貸,而這種做法,是有文件支持的。”鄭熾欽更進一步說,在此前的調研活動中,據他的了解,存在類似情況的學校,全省至少還有六至八所。
“對于這樣一個經濟大省來說,這樣的情況,確實要想辦法解決。”他建議,省政府應想方設法,在今后五年內爭取使教育負債“零增長”。
權力、金錢、成績三種“公平”并存
“在擇校問題面前,如何能做到公平?我的看法是,無論是權力擇校、金錢擇校,還是能力成績擇校,都無法做到絕對公平。真正的公平來自于辦學條件和教育資源的均衡。”鄭熾欽在談到擇校問題時,毫不避諱稱確實存在“潛規則”,權力擇校還會長期存在下去。
鄭熾欽詳細闡述了他對擇校問題的理解:“目前擇校分三種,一種是‘權力面前人人公平’,即我們通常說的‘條子生’,批個條子就放進來;一種是‘金錢財富面前人人公平’,即‘贊助生’;最后是‘能力成績面前人人公平’,即擇優生。我的理解是,這三種都是相對的公平。”鄭熾欽說,教育的公平,最終只能靠辦學條件和教育資源的均衡才能實現。而廣東解決這個問題,“應有一個三到五年的時間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