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規定教育支出要占GDP4% 去年廣東只占2.57%未達標?
校長院長熱議教育投入,有細心代表提出質疑——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回應:中央對廣東下達的任務是另一套指標
有關教育負債致使省實高中“賣學位”報道出街后,在昨日的省兩會上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不少身為省人大代表的學校負責人紛紛就今年省財政廳和省發改委報告中,有關教育投入的數據太過籠統提出了質疑。更有細心代表發現,廣東2012年根本沒有完成國家規定的教育支出占GDP4%的任務,只有2.57%!對此,“財爺”曾志權一一給出了回應。
1問
預算報告太籠統怎么看得明白?
盡管預算報告里對教育資金流向作了大致描述,但省人大代表、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州學院院長毛桂平看過后,仍然不明所以:“哪些是硬投入?哪些算軟投入?我看不出來。”
毛桂平把學校建設費用稱為“硬投入”,而業務或購置支出,描述為“軟投入”,而后者正是用于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費用。對于預算報告列舉的幼兒園建設2億元、城鄉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105.43億元等,毛桂平能夠識別出其軟、硬之分。但對于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高校生均綜合定額經費等,他卻只能模糊判斷似乎二者兼有。
“還是應該再明確點,不然無法判斷用于建設和用于教學的資金比例,自然不能監督是否合理。”毛桂平建議。
2問
教育投入兩個報告說法為啥不一?
省人大代表、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副院長李曉明則反映,報告中寫到2012年的教育(省本級)支出為135.78億元,而2013年安排教育投入289.79億元,比上年增加43.82億元。“如果只是比上年增加了43.82億元,那2012年的支出就應該有200多億呀。”李曉明很疑惑為何兩者前后對應不上。
而省人大代表、廣東北江中學校長黃葉亭則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和省發改委報告中關于教育投入的說法,也有出入,比如發改委相關條款提到“推進粵東西北地區的教育強鎮,和珠三角地區的教育現代化”,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卻沒有后半句;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實施山區、邊遠農村義務教育與教師津補貼,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的表述,在發改委報告中又不見蹤跡。
3問
廣東去年教育支出比規定少800億?
黃葉亭以及李永忠(列席分組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昨天還發現,2012年全省教育支出為1466.49億元,只占GDP比重2.57%,比國家規定的4%,足足少了有800億元。而同樣的指標,2013年的計劃也僅為2.7%,遠低于2012年全國教育投入占全國GDP4.07%的數字,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為6%。“廣東是經濟大省,卻因此沒有成為教育文化強省。”黃葉亭說。
同為省人大代表的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廣東白云學院董事長謝可滔指出,因為教育投入偏低,不少山區教師待遇工資只有1600元。廣州市47中校長彭建平則直言,學校除了初期校園建設、設備投入的花費,在辦學條件成熟后,還需要資金用于教師隊伍建設,目前學校對教師的培訓多采用“請進來”,即請幾個專家來授課。“專家所授的東西不一定適合實際教學,對教師而言,真正的培訓是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理念,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或者看其他先進地區老師怎樣上課。”與他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廣州市七中副校長何軍、執信中學校長何勇。
甚至有代表指出,沒有達到4%立法指標,是否涉嫌“政府違法”?
毛桂平所在的是高職院校,雖然是骨干學校,但財政撥款的生均公用經費,也只能拿到預期的一半。所謂生均公用經費,是學校維持正常運轉所需開支的業務費、公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和其他屬于公用性質的費用等,但不包括人員和基建開支。
■“財爺”回應
中央對廣東另有要求廣東已超額完成任務
曾志權稱已達到“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20%”指標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在韶關團分組討論中及會場外,分別對代表們所關心的問題作出了回應。他透露,由于廣東GDP中很大一部分要上繳中央財政,能使用的支出很少,但是廣東已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20%”的任務。對于代表們所反映的教育投入不足問題,他無奈地表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回應教育占GDP比重:中央給各省任務不是都一樣
曾志權在分組討論時,著重回應了代表關于廣東教育投入不足GDP4%的問題。“作為全國來說,確實是有4%這個任務,但對于區域來說,是沒辦法以教育投入與GDP作對比的。”
曾志權透露,廣東去年GDP5.7萬億中,包括了上繳中央財政的部分,最后只剩下1.47萬億。所以,廣東教育投入無法與GDP數值作對比。“中央并非要求每個省都達到4%的目標,對于廣東,2012年下達的任務是,教育投入占財政支出的20%。”曾志權介紹,2012年,全省教育投入占財政支出的20.4%,省級財政補貼比重為20.64%,均完成了任務指標。
而對于政府工作報告與省發改委報告口徑不一致的問題,曾志權回應,會協同政府研究室、發改委相關部門在細節上再好好研究。
●回應提高生均經費:
省里加大支持地方也要拿錢
對于省實這樣的重點高中,也缺乏資金辦學,教育投入在建設和辦學條件上的支出比例到底是多少?曾志權回應,今年廣東全省教育支出預算1665億元的經費,將會按照國家下達的有關比例和要求,完成任務。
“1665億的預算當中用的項目非常多,無非就是幾大塊:九年義務教育是必須要保證的,高中階段教育要支持,高等教育也要支持。”其中,九年義務教育必須要完成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的提標這一硬性政策。
但是,在之前的分組討論中,不少代表團已經明確表示,如缺乏省級財政支持,地方政府難以完成生均公用經費的提升任務。對此曾志權表示,省里加大支持是對的,但地方自己加快發展也非常重要,對于生均公用經費,嚴格來說地方也是要拿錢的,類似莞深等地,地方財政已經補貼到了80-100元的標準。“單靠省的積極性,肯定難以達到老百姓的要求。”
而對于民辦教育,曾志權表示,財政是持鼓勵態度的,但九年義務教育這一塊,公辦民辦在財政支持上已經一視同仁。
●回應教育投入不夠: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省財政現在已經非常吃力了,”曾志權坦誠說道,“要知道,財政廳長不是那么容易當的,現在是眾口難調。”尤其是對于生均公用經費問題,他表示“省里面已經盡力到了盡頭。”
曾志權說,對于人大代表們的意見建議,他認為都很有道理,在教育問題上如何用好財政撥款,也是實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舉措之一。“人大代表一屆比一屆素質高,議政能力強,越來越多精英,對于他們提出的意見建議,都很好,我都理解。”
曾志權最后無奈地說道:“說實話,如果財力能夠達到的話,我都愿意采納。問題是,現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