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優勢 服務地方
地方高校智庫創新發展的若干思考
近年來,我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三大智庫體系:官方智庫、高校智庫、民間智庫(又稱“社會智庫”)。盡管當前地方高校智庫的社會影響力與官方智庫和中央部屬高校智庫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但隨著地方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部“雙一流”實施方案的推進,地方高校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地方高校智庫需要明晰定位,發揮優勢,爭取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中異軍突起、脫穎而出。
優勢與定位
具體而言,地方高校智庫的突出優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與地方政府聯系密切,長期關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體制、人事管理體制、財政管理體制等與地方政府密切相關,這決定了地方高校智庫必須承擔為地方和區域經濟建設及其社會發展提供政策咨詢服務的責任。此外,地方高校智庫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有著長期的關注,把自身學科和專業優勢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進行有效結合,有利于找到地方政府與高校合作的最佳結合點。
二是區域特色和專業特色鮮明,能為有效參與地方政府專業領域決策奠定堅實基礎。與中央部屬高校多為綜合性大學不同的是,地方高校主要是行業性的特色院校,如農業院校、師范院校、財經院校、醫藥院校等,這些地方高校往往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和專業特色,一般都有一到兩個實力雄厚的特色學科。這些特色鮮明的一流學科積淀了雄厚的研究實力和專家隊伍,其中不少專家與地方政府尤其是對口政府部門聯系密切,如擔任地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參事等。他們可通過提交地方“兩會”議案、參加地方政府部門組織的專家座談會、承擔地方政府部門委托的重大研究項目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地方政府專業領域的決策。
三是地方高校智庫能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三大基本職能并行發展。地方高校智庫面向地方,通過多種方式將當地社會經濟功能融合到其教學科研活動之中,讓學生獲得面對世界日益變化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與社會密切聯系,從而了解當地社會和市場的真正需求以及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地方高校智庫從事的是實踐性很強的戰略咨詢工作,必須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要確定研究課題,同時還要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領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地方高校智庫的建設能使地方高校較好地同時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三大基本職能。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建設特色新型智庫具有多方面優勢,但只有進行科學、精準的定位,才能把上述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我們認為,地方高校特色新型智庫的定位應當是:以地方特色和決策需求為出發點,以地方實踐為基礎,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為導向,緊密結合自身學科和專業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方針,幫助地方政府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地方高校智庫存在的突出問題
地方高校多為教學研究型大學,其基本職能是培養人才和教學研究,服務地方職能尚未得到有效發揮,主要原因在于地方高校的智庫建設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首先,聯系地方實際的“問題意識”不強,研究成果質量有待提升。長期以來,地方高校智庫缺乏積極主動與政府溝通合作的意識,往往是被動參與。對地方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及長期發展戰略等重大問題的關注度不高,參與地方發展的機會不多,與地方發展的直接聯系少,因此很難形成促進地方發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此外,地方高校智庫研究成果質量普遍偏低,政策研究能力有待提升。政策咨詢及建議是地方高校智庫參與地方發展的主要方式,地方高校智庫對政策的研究往往局限在“理論”層面,其對地方發展中重要問題的把握準確率不高,對政策制定過程、政策執行的了解不全面,其提出的政策建議往往過于理想化,或是針對性不強、可操作性差,導致政策咨詢的成果轉化率低,促進地方發展的作用不大。
其次,缺乏穩定的專業化智庫隊伍,管理體制存在弊端。地方高校教師本來就承擔了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加上激勵機制的缺失,教師從事政策研究的積極性并不高。地方高校智庫中的研究人員往往是“三肩挑”,缺乏穩定的專業化智庫隊伍。他們撰寫的咨政報告很多來自于所承擔的各類縱向項目的衍生品,帶有濃烈的學術氣息和理論痕跡,與政策研究范式相差甚遠,不符合政府決策者的閱讀風格,自然難以發揮應有的智庫參謀功能。而地方高校傳統的管理體制進一步限制了專業化智庫隊伍的建設。
再次,沒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缺乏順暢的成果報送機制和渠道。由于地方高校智庫建設主要依托于地方高校,需要嚴格遵循地方高校的科研考核指標體系,這就使得決策研究成果游離于地方高校成果考評體系之外,既影響了教研人員的政策研究積極性,也不利于教研人員的快速成長。而缺乏順暢的成果報送機制和渠道,又進一步打擊了地方高校智庫隊伍的積極性。地方政府的決策部門仍然停留在經驗決策的傳統模式中,對地方高校智庫的參謀作用不夠重視,沒有建立與地方高校智庫直接聯系的體制機制。地方高校智庫主要通過郵寄咨政報告給相關政府部門的傳統方式來報送智庫成果,效率極低,只有個別資深專家才有機會參與地方政府部門組織的專家座談會,影響了整個智庫團隊的積極性。
堅持四“化”創新發展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就地方高校智庫發展策略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 堅持精準定位,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這就需要地方高校智庫充分利用高校高層次人才匯聚、學科綜合性強、特色學科突出、學術氛圍濃厚等有利條件,結合地方高校致力于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優勢,揚長避短,突出個性化服務,走差異化發展道路,使地方高校智庫真正成為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特色新型思想庫和智囊團。
第二,堅持面向地方,實施本土化發展策略。地方高校在大學使命、管理體制、經費投入和服務區域等方面都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這就要求地方高校智庫應以“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務地方、引領地方”為宗旨和使命。因此,地方高校建設特色新型智庫必須根據當地社會和市場的需要確定智庫的研究課題,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確定智庫的研究方向;立足地方社會發展需求,在政府決策參考、專項規劃編制、行業標準制定、社會文化推進、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自身的咨詢服務功能,為地方政府、市場企業、社會團體等提供有關重大問題的決策咨詢,使其成為地方經濟發展重要的智力支持機構。
第三,堅持開放合作,實施多元化發展策略。一是促進智庫平臺的開放合作。地方高校應充分發揮地方人際關系優勢,與地方政府部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和協同研究機制,如合作建設“2011協同創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軟科學研究基地等,聘請經驗豐富的地方政府官員擔任智庫兼職研究人員,探索建立“旋轉門”制度,推薦優秀的智庫研究人員進入地方政府部門掛職鍛煉。二是促進智庫研究人員的多元化。地方高校智庫需要有不同學術背景、不同工作經歷的研究人員參與,不僅需要本校教師參與,還應加強同校外的交流,吸納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智庫的研究工作。三是促進智庫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地方高校智庫發展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光靠學校自身預算內的經費支持恐難以為繼,必須充分吸收來自政府、國內外基金會、企業、個人等多元化的資金,促進智庫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堅持質量為本,實施品牌化發展策略。一是明確優勢領域。地方高校智庫只有形成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找準方向,長期積累,才能有所突破,最終形成特色和品牌。二是推出明星產品。地方高校智庫能否形成特色,成功打造新型智庫,只有不斷推出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明星產品,才能樹立地方高校智庫的特色和品牌。三是暢通宣傳渠道。地方高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都不算大,其智庫的建設和發展只有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斷提高其學術影響力、政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才能最終樹立自己的智庫品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