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數學會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第十一屆女子數學奧林匹克9日上午在廣東實驗中學高中部開幕,來自全球各地的208名高中女生將在歷時兩天的比賽中一決高下。
對于廣東即將在2014年取消奧數高考加分這一政策,有主辦方專家指出,目前廣東的奧數熱熱在小學,而非高中,取消高考奧數加分,給奧數熱“降溫”的效果并不明顯。
4小時做4道題前12名入國家隊
本次比賽共有來自內地的40支代表隊和來自香港、澳門、臺灣、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2支代表隊參加。
據了解,比賽共進行兩天,每天4個小時做4道題目,分代數、幾何、組合、數論四大類型。所有題目都是在比賽前一天才由出題專家出好,“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題目絕對保密,專家們會被隔離在酒店里,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就連客房電話也被禁止使用”, 比賽主試委員會主任、中國數學學會副理事長朱華偉教授介紹說。
女子數學奧賽當然得有女生特點,第一天的試卷是粉紅色的,第二天的試卷是黃色的,比賽之余還進行健美操比賽。而省實則根據自身學校特點組織了多米諾骨牌創意比賽和環保嘉年華。
為何會單獨組織女子數學奧賽?朱華偉介紹說,從1995年至2002年的7年時間里,國家數學奧林匹克集訓隊選拔的隊員中,一直沒有特別優秀的女生,所以這項面向女生的數學奧賽便應運而生,該項比賽的前12名將直接進入國家數學奧林匹克集訓隊。2008年和2010年已有2名通過該項比賽選拔出來的女生在國際數學奧賽中獲得金牌。
多數選手學奧數不為加分為興趣
記者在活動現場采訪時發現,多數選手從小學就開始學奧數,能夠堅持學到高中的基本都是因為興趣。山西代表隊的一位帶隊老師告訴記者,這些選手學奧數一開始大多也是盲從,看到別人在學也跟著學,覺得自己適合學習的才堅持了下來,一些覺得不適合的就中途放棄了。“其實孩子們學的時候沒想太多,參賽只是為了豐富經歷,沒什么目的”。
記者采訪發現,每個省份的高考奧數加分政策各有不同,有的最高加20分,有的只有3分,有的則一分不加。記者采訪的選手中,只有一位坦言自己是為高考加分而來的,“今年是參加比賽獲獎可獲得保送的最后一年,想抓住這個機會”。
而來自吉林的陳同學在被問到是否為了高考加分而來時,她吃驚地轉頭問身邊的同學“可以加分的嗎?”而她的同學也都表示不清楚。陳同學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奧數,“當時看同學們都報名學習,自己也報了。犧牲了很多課余時間,升入高中后,課業忙一度想放棄。學了這么多年,參加比賽是為了檢測學習成果”。
很多選手都表示,學習奧數會占用大量的個人時間,但收獲也不小。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文同學說,“如果不是學了奧數,還可以學點鋼琴之類,每次看到同學上臺演出,自己都很向往”。而來自山西代表隊的王同學則認為,“很多人覺得浪費時間,我覺得沒什么,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對于提升數學成績很有幫助,看一般的題覺得它們很簡單”。
奧數熱熱在小學被異化成選拔工具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自2011年入學(2014年參加高考)的高中生開始,參加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學生,才有機會獲得一定的高考加分,但不能獲得保送資格;獲得全國一等獎并被遴選為參加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集訓的學生,才能獲得保送資格。
朱華偉認為高考加分政策的改革,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奧數的熱情,但真正喜歡奧數的學生不會為此放棄。“取消高考奧數加分,并沒有真正打中奧數熱的‘七寸。其實奧數熱并不在高中,一個規模大一點的學校,一個年級有100人學都算多的。真正熱的是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升初中是不用考試的,奧數本來也沒有選拔人才的功能。但是現在一些民辦學校初中選拔人才,考書本上的知識沒有區分度,本該用作‘健腦的奧數被異化成了選拔工具。”
朱華偉指出,取消奧數高考加分,其積極意義毋庸置疑,但同時學習奧數的學生人數很可能會下降,“就像乒乓球,在中國再多人打也不會有人質疑,這是一項可以健身的體育運動,而奧數應該算是腦力體操,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適當學習可以更好地應對高中、大學階段的數學課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