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對于高校來說,“招聘會”永遠是4月的主命題。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795萬,比2016年多出3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針對這一現狀,南通大學設置“特設課程”,提升學生的業務實踐能力,并在企業與學生之間搭起信息溝通的平臺,幫上萬名學生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
“現在很多大學生沒有就業目標和方向,導致就業時崗位雖多,卻還是無法就業。”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成長春告訴記者,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結合企業實際需求與學院特色,開設“特設課程”,即職業發展必修課程、創新創業必修課程和綜合素質拓展及文化素質拓展課程,幫助學生扣好就業擇業路上的“第一粒扣子”。
同時,學校還專門建設了面積達18800平方米的工程訓練中心和近1000個校內外就業創業實踐基地,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自主選題,讓學生自行設計、自主研學、自由創造,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業務能力。
除此之外,為了讓招聘單位與學生更多地相互了解,保障企業與學生間信息交流暢通,南通大學開設了“通大就業”和“通大就創協”微信訂閱號、就創業網站等多個信息平臺,形成了多重覆蓋的“互聯網+”信息服務體系,實現了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畢業生的信息推送。“去年我們舉辦了江蘇省首次大型網絡視頻招聘會,來自北京等地的100多家單位通過這一平臺提供了3500多個崗位。”學工部副部長姚春雷說,網絡傳播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性,實現了互聯互通、信息對等、優質高效的“互聯網+就業服務”新模式。
和就業同樣受關注的問題是大學生該如何走好邁入社會的第一步,社會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又該由誰來指導?南通大學校長程純說,這還是學校的責任。他告訴記者,南通大學打造了完善的就業追蹤“售后保障”模式:學生為單位作出貢獻,學校會給予獎勵;學生在單位工作失誤,學校會承擔一定的責任。
“我們每為企業輸送一個學生,就對企業多了一份責任。只有讓企業對我們的學生放心,才能讓南通大學成為學生就業路上的‘金招牌’。說到底,這不僅是對企業負責,更是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程純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