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第八天正式上班,我這周上的是晚班,從下午2點到晚上11點。”20歲的林輝洪是一名盲人,今年7月剛從盲校讀完中職畢業,供職于學校附近的一家按摩院。跟記者聊天的時候,他的腰板筆直,眼睛也一直盯著前方。
盲校畢業生月薪兩三千
“做一個顧客,一般有16元錢的提成,一個月大概能掙到兩三千吧。”說起自己的工作,雖然收入并不高,但輝洪很知足。即使平時工作時會遇到一些很難伺候的顧客,要求苛刻,脾氣暴躁,輝洪都能平心靜氣地去交流,讓顧客滿意。
對于收入的處理,輝洪說:“一半的錢用于吃穿住行的開銷,另外的一半存起來。平時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消遣,就是上上網,看看資訊(用讀屏軟件),和同事聊聊天之類的,不怎么出去逛街,因為不太方便,廣州的無障礙設施還不是很完善”。
輝洪的同班同學張國峰13歲的時候由于車禍致盲,到盲校后從小學一年級讀起,用了2年時間讀完了6年小學。接著上初中,最后通過競爭,考上了本校中職,學到了一技之長———盲人按摩。
“我們今年有16個畢業生,基本進入了按摩行業。因為中職只開設了按摩這個專業。”盲校校長羅觀懷告訴記者,自從1996年開辦盲校中職以來,每年的畢業生就業率都達到100%,但就業的路子一直都不寬廣,近九成盲校畢業生都只從事“按摩”這一行業,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盲校畢業生,到學校做校醫,開按摩院自己當老板,做老師,或開補習機構做校長,甚至從政都不乏其人。
渴望未來走出小小按摩院
盡管足不出戶的日子對于盲人來說,并不奇怪,但輝洪的心中依然有個夢想,就是要走出這個小小按摩院。
說到將來,輝洪打算學習一些中醫知識,開展技術含量更高的中醫推拿,將來開一家屬于自己的按摩診所。
和輝洪在一起工作的張國峰,也有類似的想法,不過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音樂夢想,想要繼續學習長笛,增加自己的技能。
“人生就像一碗飯,一半是甜的,一半是苦的,無論你喜歡與否,我們都要把這碗飯吃下去。工作中的辛苦,就是為我們將來走更長更遠的路做準備,苦盡才會甘來。”這句話是香港一資深就業指導顧問到盲校做演講時說的,被輝洪和國峰牢記于心了。
聾校畢業生更喜歡做文員
聾校今年有14名中職畢業生,其中12名廣州籍的學生已找到了工作。“相對于各種殘疾類型來說,聾生在外觀上給人的感覺更接近于健全人,由于在學校有專門針對聾生的就業培訓,社會上也有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的保障,因此,他們找工作,其實也并不難。”聾校校長鄭偉杭向記者介紹,該校職中高三共12人參加學校組織的實習,現在全部被實習單位接收就業,就業率100%。這12名學生中,有3人被學校接收了,分別是天河東圃中學、華景小學和花都冠華小學;有5人去了百佳公司;還有4人到了廣州社至工藝品有限公司。
“我們主要開設了工藝美術和服裝縫紉兩個專業,每年有公司過來學校要人,我都極力推薦,有的學生實習后會留下,有的學生可能更‘挑’一點,喜歡做文員等相對輕松的工作。”鄭校長告訴記者,他曾經去外地考察過聾校,有些學校開設的專業有美容美發,烹飪,甚至美鞋,即把擦鞋也當做一門職業來教育,他覺得這在廣州是行不通的。“越現代的城市越難開低端的職業教育,我們的培訓要緊跟市場需求,但也不可能跟得太緊,最關鍵的還是人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校長聲音
很多職業,盲人都可以做
“其實除了在按摩診所工作,社會上的很多職業我們的學生也都可以做。”與學生的想法不謀而合,盲校校長羅觀懷支持學生走得更遠。“比如軟件研究開發、醫生、盲校教師、心理咨詢師、盲文教材校對、音樂甚至炒股票債券等,可以說只要不是一定要用視力的行業,盲人都可以做。所以,希望社會能給他們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讓他們接受教育,這樣,盲人同樣可以成材。”
缺乏交流,容易造成隔閡
鄭校長說,以往有些聾生工作并不會善終,原因在于他們的心態還有一點自卑,社會的融入度還不夠。“比如,有個別學生本來找到一份還算輕松的文員工作,但日子久了,她感覺單位的人都不怎么跟她說話,以為人家嫌棄她,其實只是由于溝通的不方便彼此間減少了交流而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