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大類招生?
大類招生在近幾年的高考招生中已相當普遍。但對于很多考生或考生家長來說,對大類招生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對大部分人來說,大類招生就是在專業名稱上加了一個“類”字,如工商管理類,經濟學類。對于考生來說,每天學的是語數外,理化生,或者史地政等課程。而對于考生家長來說,也很糊涂,因為他們讀大學的時候,沒聽說什么工商管理類,經濟學類啊。
所謂大類招生就是“高校將相同、相近學科門類,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口進行招生,進校統一培養一段時間后再分流至不同專業獨立培養”。我國原有的高等教育體制主要移植于前蘇聯的辦學思路,十分強調“專業”的概念,把專業劃分的很細。隨著經濟體制從計劃到市場的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我國高等教育體系逐漸受到美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開始弱化“專業”,更為重視“通識教育”,或者叫“拓寬專業”。按照教育部的“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指揮棒,各高校根據自身的辦學情況,都紛紛采取基于“大類招生”的培養模式。據統計,目前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大部分的高校實行了大類招生。
2. 大類招生的模式
大類招生在高校中主要有三種模式:按學科招生,按學院招生,按實(試)驗班招生。
按學科招生
要理解大類招生模式,首先要了解高校的辦學方式。我國的高校體制普遍采取的是大學-院系-專業的辦學模式,即在高校中一般設立若干個學院,學院圍繞一至兩個學科辦學,設置多個系,系下面一般包含多個專業。部分高校在進行大類培養的過程中,基于學科共性,兼顧管理和培養便利,通常先將一個系里面的幾個專業合在一起招生,然后在大二或大三進行分專業培養。比如安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財會系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兩個專業,在2016年進行大類招生時,就將上述兩個專業合并為工商管理類招生。
按學院招生
當然有些學校可能放得更寬,會將一個學院里的大部分專業甚至所有專業按一個大類招生。比如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把車輛工程以外的五個專業全部按機械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工業工程)招生;又如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招生時,將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糧食工程三個專業以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招生,然后到大二再分專業培養。
按實(試)驗班招生
在諸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實力強勁的高校中,還有一種打破了院系和學科限制的大類招生形式。比如浙江大學的理科試驗班包含了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七個專業,以上專業分屬數學科學學院,物理學系和化學系三個院系,涉及五個學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