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駁島外快速公交太少、打的難等因素致大學城交通不便
大學城的拉客仔掛上了明碼實價的價目牌,摩的經營要合法化了?公交線少、車票貴,自行車容易丟又不安全,大學城的學生們不喜歡坐摩的,但他們卻說“大學城沒有摩的不行。”摩的屢禁不止,不僅僅是交通問題。沒有地種,文化程度低,高校招工又偏好外地人,摩的司機很無奈,“不跑摩的,我就沒飯吃了”,而當地村民的出行比學生更依賴摩的。難道大學城的人就離不了摩的了?
讀者私信
禁摩這么多年了,大學城的摩托車仍然是很多。更離譜的是,最近我還看到有的地方的摩的佬,居然很有想象力地掛出了價目牌。請記者關注一下。
——讀者李先生
現狀 同學嘆“孤島”出行難
大學城北站B出口,孤零零一棵樹上,掛著醒目的“摩的價目表”,上面清楚標示著,地鐵站到廣大8元,到星海5元……價格最貴是到科學中心,10元。拉客仔稱,這是小谷圍街道為整頓摩的市場秩序而掛的價目牌。但小谷圍街道否認制定此價目牌,表示仍然嚴禁摩的拉客。
摩的生意興盛,得益于坐地鐵的人多。坐地鐵的人多,因為接駁大學城外的快速公交線路太少,普通公交線路偏遠,時間動輒一個半小時。對于廣州大學的學生,坐B25進城是最快最方便的。“人太多了,特別是早上七八點趕著上班的人,能擠上車跟中彩票一樣。”廣州大學的陳文彪說,“回來更要命,在崗頂,眼睜睜看著兩輛B25過,就是擠不上去。”
此外,大學城專線的幾趟車,以及電動公交801,都是統一票價3元。“坐一站路也要收三塊。”姜同學說,“專線車應該階梯票價,這樣就可以分流,免得都去擠381、383那些車。”
而騎單車出行也并不方便。雖然一卡通公司在大學城內建設了21個公共自行車點,投入使用3000輛公共單車,但受訪的幾位學生均表示不會選擇公共單車出行。“我有次連續走了幾個單車點,車都是壞的,沒騎到車,還耽擱了時間。”廣州大學的小黃表示再不會去試運氣。
“在大學城,自己有單車是最方便的,但大學城偷車太厲害。”廣外畢業的姜同學說。
的士司機
空車絕對不去大學城
“除非有客人,空車我絕對不去大學城,從體育中心到大學城,放空過去油錢就要20多塊,誰干?我一年也就去兩三次。”的士司機勞師傅一語道破了大學城的士稀少的原因。
也不是所有的士都不愿意去大學城, “我們畢業的時候,有個同學拖著行李要去機場,那時候很晚了,只有電召的士,最后講好給雙倍的錢,別人才答應來。”中山大學畢業的余青說。
摩的司機 不跑摩的哪來飯吃
穗石村拉客仔老林說,村里有少數人在高校里干保潔,“很少,他們招工不喜歡本地人,保安、保潔,甚至建筑工人,都是招外來工。”老林說,穗石村跑摩的的人不多,“跑摩的又累錢又少,有點辦法的都去外面了。我年齡大,文化又差,找工沒人要,只有留在村里。”老林說,“但我要生活啊,不跑摩的哪來飯吃。”
當地居民 四個村幾成公交“真空”
現在大學城內,還剩北亭、南亭、貝崗、穗石四個村,被包圍在各個高校之間,各路公交幾乎都從各個大學的外環過,因此,村民出行比高校學生更麻煩。
“我要去市橋,只能坐387路到廣工換車,可是387路一個鐘才一班。”阿寧說她很少出門,要出門就打摩的。
“我們以前幾乎家家都有摩托車,大家坐摩托出門都習慣了。”老林說。公交站遠,車又少,穗石村幾位村民表示,他們寧愿走路也不愿意坐公交,“在我們這兒沒有摩的絕對不行,我不是跟你開玩笑。”老林一臉嚴肅地說。
街道負責人
村民自由慣了不喜進企業
小谷圍街道辦事處負責人表示,在積極禁摩的同時,他們也在努力促進村民的就業問題,“勞動保障部門每年都舉行招聘會,例如今年就向保留村村民提供公共綠化養護崗位118個,但很少有村民應聘。”
在穗石村,記者看到街道設置電子顯示屏,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信息,“但也很少有村民問津。”該負責人表示。
對于村民對這些工作崗位不熱心的原因,街道方面認為,是村民難以改變耕作農田時形成的工作習慣,不愿受招聘公司提出的各項合法規章制度約束而不進入企業工作,這也是許多村民選擇開摩的找錢的原因。
對于高校保潔、保安、食堂青睞外地工的問題,小谷圍街道表示,這是各高校后勤集團在招工,他們無權左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