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挑戰和問題,尊重高等教育規律,充分利用本土資源——
現代大學制度怎么建才“管用”
近年來,中國的高等教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許多難題。比如,大學管理體制存在許多弊端,大學缺少辦學自主權,在很多方面缺乏必要的規范,法制不健全;在一些高校,行政化傾向比較嚴重,學術風氣不夠純正,辦學質量不高,原始創新能力不強,等等。
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而且,我們還必須老實承認:在一個發展中大國發展現代高等教育,實在還沒有太多成熟的經驗。從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算起,中國建設現代大學的時間才一百多年,這一百多年間也幾經曲折,真正靜下心來埋頭辦教育的時間并不長。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們的大學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需要積累,很難一蹴而就。我們要有這個心理準備,急不得。
同時,上述問題或許也并非中國大學所獨有,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全世界的大學,都正在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大學與市場的關系。在發達國家,有些大學與市場走得太近,市場的邏輯影響了學術的獨立,大學淪為經濟力量的附庸,這也是值得警惕的。
現在,我們需要回答的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是什么?怎么樣讓大學真正成為研究高深學問、培養創新人才、孕育時代精神、引領社會風氣的機構,而不是一個官僚機構或者公司?
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和健全“現代大學制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是一個很熱門的詞,但什么是“現代大學制度”?我認為,簡而言之,現代大學制度,就是能夠明確界定大學與政府、大學與市場之間的關系,科學合理地設計大學內部的權力結構,保證大學實現良好治理的制度體系。
為了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我們一方面需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一流大學的經驗,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特別注意中國大學制度的本土資源。這些本土資源,才是我們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最重要的基礎。我們要認識到,這些資源并非一無是處,恰恰相反,盡管有些東西形成于計劃經濟時代,帶著“土”或者“蘇聯模式”的印記,但其中蘊含著一定的合理性,甚至有著豐富的智慧。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本土資源,漸進地、穩妥地推進改革,從而真正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大學制度,而非簡單地從西方移植。
我們都有哪些本土資源呢?我想舉一些例子,比如:
第一,中國的大學承擔著更廣泛的社會責任。直到目前,中國的大學仍然保留著計劃經濟時代的“單位”性質,一所大學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不僅要管理教學事務,為老師的科研提供服務,還常常要負責教師的住房、醫療和養老,甚至我們還可能需要安排教師家屬的工作,為教師子女提供優質的初等和中等教育等等。這些在西方的大學里是無法想象的。
這種單位制度,看起來是比較落后的,因為大學提供了過多的福利,沒有引入市場模式,效率并不高。但對于中國的大學而言,這些制度是非常合理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擁有的財富還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上,盡管最近十年,一部分大學獲得了國家的特別財政支持,在某些領域“不差錢”了,但與西方的大學相比,中國大學所擁有的資源還很少,大學的薪酬水平還很低,我們還很差錢。要確保師資隊伍的穩定,留住和吸引寶貴的人才,我們就必須繼續提供全面的福利。
現在,中國的大學都在努力引進高端的學術領軍人才,而這個方面的國際競爭非常激烈。中國的大學暫時還很難提供西方大學那樣高的報酬,所以我們必須保持其它方面的福利。
第二,毋庸諱言,中國的大學經常被一些負面新聞所困擾,個別大學教師的道德水準下降。盡管如此,我認為并不能因此否認中國大學在思想道德領域有著比較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學強調崇高的理想與信念教育,要求大學的師生在精神道德方面成為模范,要求大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嚴于律己、樂于助人。
我們辦大學有兩個口號,一是要辦世界一流大學,另一個是要辦“人民滿意的大學”。大學特別重視社會輿論的監督,特別重視教育公平,我們千方百計地為貧困的學生提供資助,為遇到困難的師生解決問題,在北大,甚至還專門辦有平民學校,為學校的服務人員,比如保安、清潔工、廚師等提供免費的培訓。盡管現在中國的大學出現了道德滑坡現象,但有關的理念、制度仍然在發揮作用,不能否定這些制度,而是應該繼續改進和加強這些制度。
第三,中國大學努力服務國家與地方的發展戰略。比如,國家要求北大對西部地區的新疆石河子大學和西藏大學進行對口支援,我們將最優秀的教師和干部派到那里進行服務,幫助他們建設先進的實驗室,幫助他們培養博士等等,這一切都是北大無償提供支援,對于志愿到邊疆地區的學者,我們還要進行獎勵。在西方國家,當然也有很多很偉大的志愿者,但是作為一項正式的國家制度,作為國立大學的一項基本職能,恐怕是沒有的。通過這樣的制度,大學為促進社會的公平做出了貢獻,大學的師生也通過志愿服務得到了道德的升華。中國社會對公平特別敏感,公平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基石,所以大學必須成為促進公平的一個機制,而不能固化階級、助長不公。
此外,中國大學內部的一些管理決策制度也是有優點的。我們與西方大學存在著許多不同,比如我們的校長往往并非職業教育家,未必是教育家辦學,這可能導致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但我們也有一些長處,比如,我們特別強調大學內部決策的民主化,對任何重大的事宜,都必須在學校的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上進行集體決策;又比如,中國的大學越來越強調依法治校,在北大,任何一項規章制度的出臺,都必須符合一套嚴格的程序,我們特別強調程序正義。北大制訂了自己的“立法法”——《規章制度管理辦法》,我們推出新的制度,必須進行多次論證,征求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然后由學校的法律顧問進行合法性審核,最后才提交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應該說,從程序上是非常嚴格的,能夠盡可能地吸收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中國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包括制訂和實施大學章程,當然要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要尊重高等教育發展的普遍規律。但我們又不應該對西方大學制度抱有迷信,因為世界上并沒有完美的制度,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不能指望,僅僅靠引進和移植了一套西方的大學制度,就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中國大學的所有問題。
對于中國大學來說,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應該是一個漸進的、改良的過程,制度的形成需要長期的付出,需要與中國具體的國情相契合,要在中國大學自己的土壤里自然生長出來,要與中國的傳統、中國的文化以及劇烈變遷中的中國經濟社會環境結合起來,這樣的制度才會真“管用”,講自己的話,講實在的話,能解決中國大學實際面臨的真問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