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學視域下的立德樹人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始終從“現實的人”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直接關注人的現實需要,注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專門研究人的存在、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將“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問題”,強調要“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篇閃爍著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光芒,為我們如何從人學視域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武裝人的頭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主線,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使人的靈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高校要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戰爭年代,人在陣地在。今天雖然環境變了,但陣地意識不能丟。如果我們放棄了陣地,別人就會搶占這塊陣地;如果馬克思主義不占領這塊陣地,別的主義就會搶占這塊陣地。當然,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學生的頭腦,并不是簡單地說教。要觸及人的靈魂,解開人的疑團。這就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癥結在哪里,疑團是什么,抵觸是何因;進而采取課上課下、線上線下、靈活多樣的教育,從靈魂深處排解學生的疑難雜癥。
提升人的素質。人的素質具有多樣性,其中政治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的核心,它是人們從事社會政治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品質,主要包括政治理論知識、政治心理、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場所,是引領社會思潮的重要陣地。高校培養學生,首先要培養具有高超政治素質的接班人。如果思想政治方向錯了,就像穿衣服扣錯了第一粒扣子,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要把培養青年學生政治素質放在中心位置,牢牢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始終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溝通人的心靈。人的生存不同于動物,動物追求的是物質,而現代人更多地追求的是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完成這一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進入學生的心靈,觸及學生的靈魂,做到心與心的碰撞,成為指點迷津、化成天下、傳道解惑的良師益友。為此,就要轉換角色,將學生放在首位,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個性,和學生亦師亦友。尊重學生首先要關愛學生,帶著愛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學生的知音。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平等交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潤物細無聲地沁入學生心脾,使其產生強烈的共鳴,進而指引心靈之路。
排解人的難題。人生難免有煩惱的時候,與社會相比,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相對單純,但學習的壓力、經濟的拮據、同學的競爭都是大學生煩惱的導火線。學生的煩惱怎樣才能正確地排解?誰來幫他排解?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的功課。當學生遇到困難、出現煩惱的時候,怎樣去平復學生的心情,如何為學生排憂解難,是考驗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合格與否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解決人的問題、破解人的難題納入自己工作的重點,在困難處見真情,實現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互動。
激勵人的意志。意志是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也是主觀能動性的集中表現。人類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調節和支配自己行動的動物。“意志不專,所識者甚薄,亦不免惑”。人是要有點兒精神的,沒有精神支柱,再健康的體魄也會垮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能缺少理想信念,也不能沒有堅強的意志。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如果脫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丟掉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失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就會迷失方向,將會一事無成。正確的意識植根于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并在頭腦中確定行動的目的,然后根據目的選擇方法,組織行動,最后達到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了解世界未來發展的趨勢,明確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激發大學生的意志,使其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浪潮中,干事創業。
實現人的價值。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的過程,就是解答自己為什么活著的過程。青年人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具有遠大的抱負。“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僅是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抱負,也應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但在現實生活中,青年大學生成長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惑,特別是當他們對自己前途感到迷茫的時候,急切需要有人為其指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引路者”和“守望者”,其作用就是要幫助大學生解疑釋惑,使其少走彎路,幫其建功立業,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這就需要引領大學生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正確處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在勞動與奉獻中創造自己的價值,在砥礪自我中實現夢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的那樣:“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總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路線方針政策已經明確,關鍵是要落實落細。”我們要充滿熱愛、堅守情懷、增強本領、積極有為,為國家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