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臨時抱佛腳
家長要提前了解招生錄取規則
近幾年的高校招生咨詢會,記者幾乎每年都會前往報道。“平行志愿到底是怎么錄取的?”“我家孩子上了一本分數線,如果不能被一本院校錄取,是不是再填二本的志愿?”“如果被一所學校錄取了,但孩子對專業不滿意,能夠退錄再投別的學校嗎?”在咨詢會上,記者總能聽到家長在問這些問題。孩子都高考完了,他們對于錄取的規則仍處在完全不了解的狀態。
而如果在高考前,家長能提前了解招生投檔的一些規則,志愿填報時就能更從容,盡可能降低風險。
廣西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改革已有好幾年時間,目前大部分批次的志愿都實行了平行志愿,家長應了解平行志愿投檔的一些基本特點。比如,按規則,考生在同一個批次只能有一次被投檔的機會。假若一個考生按成績已投進了某個批次的A志愿院校,那么該批次的投檔就結束了。如果這名考生最終沒被A院校錄取,而是被退檔了,電腦系統也不會再檢索同一批次的B、C等其他院校志愿。
了解這一點對考生志愿填報非常重要,因為這就涉及到考生如何降低被退檔的風險,以及考生如何平衡選學校還是選專業之間的關系。自治區招考院將考生檔案投進各院校后,具體的錄取工作,就在招考院的監督下,由各院校通過電腦遠程進行了。
這個例子,請家長認真讀讀
綜合往年自治區招生考試院發布的信息,讓我們來看看考生最常見的被退檔情況。
2016年,平行志愿每個批次最多可填6個院校志愿(2017年的政策未發布,今年的批次設置以招考院發布的為準)。假若一位考生預計自己的成績能沖進6個院校志愿中的第一個志愿A志愿,但成績是“踩著投檔線”進去的,那該考生在選專業時,就沒有太多優勢。倘若這時候該考生填的專業很“熱門”,又不服從專業調劑,那么很有可能就會被院校退檔。被退檔后,該考生只能填報該批次的征集志愿或參加下一個批次的錄取。
其實這些退檔風險,是可以通過調整志愿來降低的。成績沒有絕對優勢的,如果注重專業,那么在A、B、C、D、E、F這6個院校志愿中,除了有一定梯度,對排在前面的院校志愿,可適當降低一些期望值;如果看重學校,那么對可能會“踩線投檔”沖進去的院校,就要考慮填服從專業調劑。因為一般情況下,高校不會對服從專業調劑的進檔考生退檔。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