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專利或者發明成果,就可以報名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這是不少高校自主招生章程中的明確規定。然而,記者發現,這一規定卻讓個別人找到了“捷徑”,甚至還滋生出一個專利買賣的灰色產業。
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即將拉開大幕,一位高三學生的家長近日正在催辦兒子的專利證書。他告訴記者,想要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獲得專利,而獲得專利的捷徑就是“買”,“專利轉讓是合法的。不少學生家長都是這么操作的。”
事實果真如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在淘寶頁面鍵入關鍵字:自主招生、專利,搜索結果中跳出了若干個相關店鋪。這些商家中基本都有兩種專利可以轉賣: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
一位賣家告訴記者:“發明證書需要1萬元左右,做下來最快要兩年,所以最好從高一就開始申請。實用新型的比較好申請,沒大問題的話8個月就能申請下來,價錢是3500元。” 不過,實用新型專利含金量不高,一般高校并不看重,由此獲得報名資格不太容易,而發明專利高校比較認可。
賣家“子雅”告訴記者,專利轉讓是國家允許的,專利證書上只會標注專利擁有人的信息,看不出該專利是原創的還是從別人手里轉來的。但是如果到國家專利網站上仔細查詢,還是能查到原創人員,因此,他們還有一項業務——用買家的名字直接申請。“這樣,再怎么查,這個專利還是你原創。”他表示,這樣操作的成本高一些,實用新型專利7900元,發明專利25000元,時間至少要1年半。
從銷量看,這些“專利轉讓”的店鋪生意不錯,幾家店鋪分別有157、97和74人“確認收貨”,最高的月銷達到1504筆。
如此“鉆空子”,高校知道嗎?記者為此采訪了幾所在寧高校。
南京工業大學學生事務部部長郭萬牛告訴記者,原先該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中,確實規定擁有專利證書可以“加分”,但2015年開始他們也發現了這個漏洞,將自主招生政策改為“擁有專利可以證明在創新能力方面有突出表現,并以此獲得申請資格”,也就是說,學生最多可以獲得報名資格,但在獲得自主招生資格過程中,專利證書不起關鍵作用。
南京大學則提醒,報名自主招生的學生須提供真實準確的報名申請材料,若存在虛假內容或隱匿可能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的重大事實,一經查實,立即取消其資格;已經入學的,按教育部和南大相關規定處理。
東南大學招辦副主任孟杰說,東大自主招生過程中,學生提交的專利材料必須能夠充分證明該專利是自己的原創,否則將無法通過審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