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全面取消英語考試。除了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李光宇還提議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表示,學習英語已經不再純粹由國家決定了,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我覺得取消英語考試這個建議有點倉促,甚至比較魯莽。”
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學英語有多鬧心。而且來說,應試教育教出來的英語就好像駕校教出來的駕駛技術,應付考試還行,實際應用就不靈了。再者說來,大多數人這輩子能用上英語的機會少得可憐。看起來,取消高考英語科目很有道理。至于俞敏洪老師的反對意見,說實話作為一個英語考試的受益者,他的反對不大具有說服力。
還是讓我這個“深受其害”的人來說幾句公道話吧,在我看來,高考取消英語科目,的確是倉促而且魯莽的。我這么說當然不是拿了英語學校的好處,我有我的道理。高考是不是取消英語,不能光看英語考試給學生帶來了多少負擔,教育方式是不是太功利,還要看看如果取消了英語考試,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我所能看到的一個后果就是,假如取消英語考試,會進一步削弱農村孩子的競爭力。也許有人會問,不對啊?英語考試對城里孩子更有利啊,城里的師資力量、學習氛圍都要比農村好太多了。取消了英語考試,反而比較有可能增強農村考生的競爭力。這么理解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我所說的不是削弱了農村孩子的高考競爭力,而是削弱了農村孩子的社會競爭力。
我國的教育模式,總體來看仍然是應試教育。盡管這些年來一直在呼吁素質教育,但對于大多數家長和學生來說,始終還是高考考什么學生學什么。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可以設想,如果高考取消英語科目結果會怎么樣?學生就會不學英語了。可能有人會說,不是還可以選修嗎?音樂美術還有選修課呢,你見哪個學校重視了?而且,越是把高考當做改變命運途徑的家庭,放棄英語學習就會越堅決。相反,高收入高學歷家庭,因為重視素質教育,會繼續堅持讓孩子學習英語。這樣10年下來積累的差距就太大了。
這個差距也許不會影響考大學,那考研呢?就業呢?從事學術研究呢?成為精英人才呢?這時候,英語水平就會形成一道屏障。我們當然可以重新學習英語,但學習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我們錯過了最好的時間,恐怕就很難再趕上了。這就是高考取消英語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
說實話,這個后果還是比較直接的后果,貿然取消英語考試,還會帶來很多宏觀的影響。比如學術層面的影響。我有個大學同學,研究東北亞歷史的,他后來考上了博士,而且很受導師器重。原因之一是他日語好,這就讓他在日本史料收集上超過了很多同行。同樣的道理,當今世界大多數最頂尖的學術研究成果都是用英文表達的,如果我們在語言上隔了一層,那就意味著信息獲取的滯后,這顯然會影響到我們的學術研究。
在商業領域同樣會出現類似的情況。以前看經濟學家陳志武教授的一篇文章,文章說在美國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業中,印度裔高管遠超華裔。“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軟、軟銀、花旗集團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這種級別的美國公司中似乎想不起一個中國人CEO。公司副總裁一級的印度人就更多了。”造成這種局面,印度人的英語水平肯定是重要因素之一。
也許有人會問,這些都是精英們的問題,和我們普通老百姓有什么關系,我們又不搞研究不做高管。然而別忘了,經過30多年的經濟發展,我們的人口紅利正在喪失,勞動密集型的工作正在被其他后進國家搶走。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講產業升級,產業升級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工人技術也要升級,那么英語水平是不是技術升級的一個組成部分呢?也許看得懂英文版機器使用說明書就是我們未來的競爭優勢。您還認為這和我們無關嗎?
改革開放30年,也是英語普及教育的30年。因為無法量化, 所以我們無法說清楚在發展過程中英語教育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這也許是很多人認為英語無用的原因吧。 然而看不見的并不代表沒發生, 英語學習最大的意義在于讓我們與整個世界完成了連接,這是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的連接,這同時還是思維方式的連接, 而這正是改革開放的前提條件之一。而現在看來,我們的改革開放還遠沒有結束, 所以通過高考的指揮棒強化我們學習英語仍然是必要的。也許有一天,科技發展會讓即時翻譯變得通順流暢, 兩種語言的交流毫無障礙,但那顯然不是今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