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其中不少教育相關的話題被代表、委員們高度關注,包括高校雙一流建設、教育公平、招生考試與人才培養等。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李光宇提出的“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必修改選修”和全國政協委員石碧提出的“中學和研究生學制階段應減兩年”引發了廣大教育界人士和眾多網友的激烈討論,本期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
據未來網3月4日報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他認為,目前中小學的孩子們花在英語學習中的時間太多了:“如果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來計算,在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里,竟然將近五分之一(18.13%)的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學習上。”
大量時間花在學習英語上
李光宇說,他在走訪中發現,中部省會城市中小學生每天在學英語上付出了相當多的時間:把上英語課、早讀、自習、寫作業、課外輔導的時間加起來,小學生大約每天要花1小時學英語,初中生1.5小時,高中生2小時。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每個學生至少要在學英語上花費5292.5個小時。如果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來計算,在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里,竟然將近五分之一(18.13%)的時間都花在了英語上。
李光宇目前是中國宇華教育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宇華教育成立于2001年,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提供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民辦教育供應商,旗下25所學校分布在河南九個城市,2015-2016學年學校在讀學生超過四萬八千名。
俞敏洪:全面取消英語考試的建議倉促且魯莽
另據中國青年網3月5日報道,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也談到了目前中國教育體系中引發公眾爭議的“英語考試”問題。不過,他談的問題主要是針對“全面取消英語考試”這一點。
“我覺得取消英語考試這個建議有點倉促,甚至比較魯莽。”俞敏洪表示,學習英語已經不再純粹由國家決定了,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
俞敏洪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即使在美國、歐洲等國家,孩子們都有第二外語的考試。“這標志著現在的世界不再是孤立的世界,所以學習英語對孩子來說仍然是一件有好處的事情。”
雖然俞敏洪并不贊成取消英語考試,但他提出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或者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難度。“如果有的家庭希望孩子未來出國深造,自然會給孩子增加英語學習的量,但英語對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孩子來說,學習起來依然有一定的困難。”
俞敏洪舉例說,北京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山西、四川山區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但是高考卻使用同樣的英語試題,“這就會導致對孩子的不公平競爭,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是主張英語難度下降,但我不主張取消。”
政協委員石碧:中學和研究生學制應各減兩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擬提交提案,建議義務教育加高中階段學制應減少兩年,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也減少兩年。“如此,我覺得對學生、家庭、社會都是有好處的。”
“我帶過很多博士研究生,畢業后一般都29歲、30歲了,這個年齡太大了。”昨日上午,記者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處了解到,他擬提交提案,建議義務教育加高中階段學制應減少兩年,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也減少兩年。這樣大學本科生能夠早兩年畢業,博士研究生可以早4年畢業。“如此,我覺得對學生、家庭、社會都是有好處的。”
現行學制,有何不好?
石碧是著名皮革化學專家、川大博導。他說,縮短學校教育時間的建議,他已醞釀多年。
石碧舉例說,過長學制首先對個人人生規劃有影響。一般人七歲讀小學,九年義務教育、高中三年、本科四年,大學畢業就23歲了。如果繼續讀研究生,碩士、博士各3年,博士畢業都已29歲。無論男女,近30歲才開始工作,家庭、育兒的事情又接踵而至,事業開始階段,就無法投入全副精力。
其二,受教育時間成本太高,隨之而來的是經濟成本提高。“六年研究生,基本上每年要凈支出5萬元,六年下來就是30萬元。一些城市家庭的學生還能應付,對一些農村家庭學生來說,上不起。”石碧還特別解釋,每年5萬元支出算上了研究生的補助、收入等,“否則花費更大”。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過長的學校教育時間加大了社會的老齡化壓力。如果能早點讓學生畢業、就業,就增加了勞動者的數量,進而緩解了老齡化壓力。
“教育更重要的是終身教育”
縮短學制會不會進一步加大學習壓力?有沒有可行性?
石碧表示,“學業有沒有必要這么重?很多教育內容其實都不應是學校教育承擔的。”
他說,很多人都認為學校就像一個教育工廠,學生畢業后就是一個很好的勞動者。“這是不對的,教育不光是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終身教育。”石碧說,在他看來,學校教育應該做好三件事:育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價值觀不出問題;其二是把基礎性的知識學好,為以后的再教育打好底子;其三,是培養學習能力,有了學習能力,就能終身學習。
至于縮短學制的可操作性,石碧認為當然可行。他說自己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知道初中和高中為了應試,很多學校都是三年課程兩年學完,最后一年用來集中復習應試。“既然客觀事實都是如此了,何不干脆初、高中各砍掉一年?”研究生階段有六年時間,課程安排得也不緊,一些學生到最后都厭學了。“為什么不能碩士、博士研究生學習各減少一年?在很多國家碩士、博士都是三四年就可以讀完的。”
學制過長加長人才培養周期
目前,我國中小學實行的是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共12年的學制,也有小學5年、初中4年、高中3年的學制。而大學大部分情況下則是本科4年,研究生3年,博士3年。
現任教育部副部長李曉紅說,按照這樣的學制,一個7歲入學的孩子,正常情況下,高中畢業19周歲,再讀4年大學,等到畢業出來找工作時,年齡顯得偏大。對繼續攻讀的優秀人才,讀完研究生、博士,就差不多30歲了。年齡已經不小了,但跟社會現實接觸機會并不多。尤其對女生來說,55歲退休,真正為社會作貢獻的時間只有25年。
“成才得趁早。”李曉紅告訴記者,數學大師丘成桐曾談過,一般來講,一個科學家主要成績是在40歲以前出來的,很多是30歲以前就出成果了。
李曉紅認為,學制過長,人為地加長了人才的培養周期。同時,大學學習實踐的時間,卻顯得不夠充裕。
代表委員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侯一平/贊成曾提出有關議案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長侯一平表示,石碧的建議,自己不僅贊同,并在3年前進行過調研論證,形成議案,遞交2014年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
侯一平認為,小學、初中、高中,“六三三”的學制,時間太長,已與國力、民力不相適應。侯一平在這份《關于修訂義務教育法實施十年義務教育的建議》中提出,將整個全民基礎教育改為十年一貫的高中普及教育。不過,侯一平的具體觀點是實行小學5年,中學5年,用兩個階段完成學業的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徐玖平/10年制普通教育可實現
對于石碧的觀點,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商學院院長徐玖平表示很贊同。他從可行性上分析了10年制普通教育能夠實現的基礎。
首先,從生理上而言,醫學上有充分論證,現在的孩子成熟相對較早,智力發育已早于前些年。其次,現在采取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材改革,已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設備、互聯網,也給了孩子們課外成長和學習的輔助條件,因此縮減12年的普通教育時間,是可以實現的。不過,徐玖平更傾向于“5+3+2”的學制。同時,他提議應將一年的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不改變九年義務教育的時長。
全國政協委員馬敏/學制要穩定不能輕易改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校長馬敏對石碧的建議持慎重態度。他表示,學制不能輕易改,要穩定。
馬敏說,有很多委員反對更改。提出更改意見需要做調研,如果現有學制確有問題,都覺得太長,那就改。但如果沒有這個需要,就要堅持,改學制要謹慎推行,根據調研后的依據、數據,然后作出科學判斷。
他表示,更改學制要慎重,這牽涉到一個民族的教育,需要教育專家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最后提出意見,不能一紙行政命令就改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