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食堂哪家強?上海首辦高校菜品創新大賽
加工、切配、烹調……經過精心的烹飪,來自上海大學的食堂師傅彭院院將自己鉆研出來的創新菜“糟溜魚圓”順利出鍋,成為上海30多所高校、155個參賽菜品中的一道。11月15日,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舉行了首屆上海高校“創新菜肴、創新點心”比賽,這是上海高校后勤保障體系提高餐飲工作服務質量、關愛師生健康的一次創新之舉。
東華大學的翡翠蘿卜丸、同濟大學的五彩繽紛、華東師范大學的荷塘月色、上海交通大學的燕窩絲、上海海洋大學的翡翠卷、復旦大學的翡翠琥珀豆腐……琳瑯滿目的菜品均來自上海各個大學的食堂師傅之手,上海大學的彭院院就是其中的一位。
“糟溜魚圓這道菜是平時的工作中我自己摸索出來的菜品,口感細膩、營養豐富、老少咸宜,一定能受到師生們的喜歡。”彭院院說,他也參加過全國高校的廚藝比賽,并獲得了三等獎。“我熱愛廚師這份工作,在大學里為師生們服務是很快樂的事情。”
據了解,這樣的比賽在全國教育系統中尚屬首次,得到了上海各高校的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據統計,參加比賽的大學有30多所,參賽選手133位,菜品155個,其中菜肴品種83個,點心品種72個。所有評委均由具有國家級資質的專家擔任,以確保比賽的公平公正。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賽特別強調參賽品種的可操作性,菜肴單價不超過6元、點心不超過3元;菜品要具備一定的營養性,通過食材的新型搭配,確保營養均衡;此外,參賽菜肴要具有普及性,被評選的菜品能夠在所有高校都能推廣和普及。
據介紹,社會把高校餐飲稱為“中國第九大菜系”。大學生群體需要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得到更優質的餐飲服務,比如營養更豐富、口味更多元、色香形更具品味、食品價格更合理。一個學生從本科生到博士生在同一個食堂就餐將近十年,消費群體的相對穩定和餐飲工作的相對傳統,促使上海高校餐飲保障必須進行改革創新。
主辦方表示,上海正在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新型后勤保障體系是保證上海教育系統改革的重要生活保證。舉辦首屆上海高校“創新菜肴、創新點心”比賽,不僅體現了上海高校后勤人敢于改革創新的先進理念和為廣大師生服務、忠誠教育的決心,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因為每一道創新菜肴,都蘊含著烹飪者的濃情和關愛。
據悉,本次大賽由上海市學校后勤協會、上海高校后勤服務中心、上海高校后勤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上海市學校后勤協會餐飲管理專業委員會承辦;上海大學后勤集團協辦。比賽結束后將對獲獎菜品和優秀菜品匯編成冊進行推廣,讓全市高校學生在學校后勤改革創新和優質服務中健康成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