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雙十一”后取件累 上海高校現“自提系統”
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又添“智慧”。15日,上海交大校友賈松仁等創辦的上海達距物聯網公司與母校簽約,雙方共建學生宿舍樓“校園快遞自提系統”,解決校園快遞收取最后一公里的煩惱。
根據協議,上海交大校園里將出現100臺智慧提貨柜,安裝地點一確定,今年年底會有30套設備服務師生。按照賈松仁的描繪,在不久的未來,他的年輕校友可能會面對這樣的情景:前天網上購物完成,今年下課回到宿舍樓下,輸入手機收到的快遞密碼,拿好快遞就直接上樓,20秒不到就搞定一次取件,不必為限時取件煩惱,也少了取件路上的來回奔波。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成為中國人的網購節,天貓當日就產生了2.78億個包裹,而根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雙十一”前后一周快件的業務量可能要突破5億件。
作為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90后大學生,一直是網購的主力軍之一。每個“雙十一”過后,上海校園的快遞都會爆倉,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日均就有快遞1萬見,“雙十一”期間高達3萬件,很多校園快遞限時讓同學自行取件,快遞成了大學生們幸福的煩惱。
所謂校園快遞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難問題,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唐嘉深有感觸:一是取快遞很花時間,通常在白天上課時網購的快遞送達學校,自己如果去取的話下節課可能遲到,但不取的話下課后快遞員走了,無法拿到快遞;另外,下雨天或天氣情況不佳時,取回來的快遞可能被打濕,路上也是非常不舒服。
負責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投遞業務的快遞員郭鵬也有煩惱,他說經常聯系不上收件人,等聯系上已經是1、2個小時之后,非常耽誤時間,“有時候一下午只能送不到10件,這非常影響收入”。
“學校一直在考慮建設智慧園區,為同學提供居家式服務,而這個項目就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引入社會化資源進行量身定制,不會給同學增加一分錢的負擔,而且為校園快遞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難問題提供了一條很好的解決路徑”,上海交大學生處副處長沈燕明說。
關于公眾關心的安全問題,賈松仁表示,此番向母校提供的智慧提貨柜及相應的“i”生活綜合服務平臺,是以國家商用密碼等級的安全跳碼芯片和多項物聯網專利技術為基礎的,提供24小時快遞自提業務等社區綜合便民服務,通過評估快遞公司、快遞員資質、全程后臺監控等技術手段,解決取件煩惱的同時,也可以消除快遞造成的隱私泄露,秩序亂等安全隱患。
“目前上海已有十幾所高校與我們在共同探索安裝智慧提貨柜,未來計劃向上海其他高校推廣”,有美國硅谷技術研發背景的賈松仁對團隊的未來頗有信心。
上海交大黨委副書記朱健說,“校園快遞自提系統”不僅僅是服務于學生快遞,學校還計劃利用此系統開發更多的校園生活綜合服務,如校園報紙的定向投遞、愛心物資的定向發放等等,大大減少了同學們領取東西的路上時間,也很好的保證了同學的隱私,極大的便利了校園生活。未來,上海交大生活園區管理中心將圍繞“校園快遞自提系統”設計一系列服務措施,使智能化的設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